書曰:“齊王詹拜燕王,今國雖有國,然天下終究一家,齊國將成,百官共奮,故而有民,百姓樂業,諸公與會,可謂盛世如此,尚有何求?”
“今楚佔三郡,齊之國土,近半而失,霸王不言,窮兵黷武,霸王不歡,屠我子民,齊燕兩國,視如唇齒,唇亡齒寒,燕王不知耶?今齊百官同心,抗力暴楚,時不我待,乞求燕王助齊退敵!”
“中原若亂,燕以北方之地,外有暴楚之憂,內有匈奴之患,進退維谷,不知王可察否?且若齊在,暴楚亂秦不敢有所作為,匈奴蠻族不敢有所妄動,今王若觀以成敗,今日之齊未必非明日之燕也。”
“昌城失守,齊弱而退遼東,項羽用兵如神,定知遠交近攻之計,待時攻燕,齊以今日之責不來相助,齊燕共亡矣。”
帛書甚多,燕王看罷,連連點頭,“齊王所言,句句在理,雖有所偏差,但事實如此,今若齊國有失,燕國亦損傷。”
“況今趙秦對峙,齊楚相立,多事之秋也,張耳陳餘乃是良才,韓信未可知也,量秦趙之勝負難決,而今齊有田橫、楚有項羽,非本王貶低丞相,明理而言,田橫治國乃人才,若治軍,不如項羽遠矣。”
聽罷燕王的感嘆,田榮便覺得事情能夠成功,立即上前哭訴道:“大王乃明君,頗為知曉成敗之理,處六國破滅,非兵不利,乃戰不和也,今齊孤立無援,日後齊滅,燕以一己之力可敵楚也?”
“萬望大王速速發兵救援,微臣感激不盡!”
田榮說罷,又是一陣大哭,殿上群臣無不為之感慨,田榮真有古之申包胥秦庭哭楚的氣勢啊。
燕王廣雖然庸人一個,亦是知曉道理,當即命令藏荼率領五萬士卒截殺楚軍,而項羽先派鐘離眛趕往昌城,自己引四萬大軍從後緩緩而來。
田橫與鐘離眛交戰數日,損傷慘重,好在田橫身為丞相,頗得民心,軍民同仇敵愾,鐘離眛一時也難以攻下。
藏荼乃是武夫,其實力和英布頗為相似,接到燕王的命令,讓自己的兒子藏衍做先鋒,自己率軍在後。
鐘離眛駐紮在昌城外三十裡的大道上,藏衍先行趕到,絲毫不敢打草驚蛇,待靠近楚軍,見其勢力不多,立即派兵攻打過去。
楚營之中,鐘離眛尚在思索如何攻打昌城,誰知外面已經亂作一團,隨即持槍出營,與燕國士卒廝殺起來。
鐘離眛根本認不出來這等軍隊,立即策馬沖向敵人主將,向著藏衍喊道:“汝等何人,報上名來!”
“吾乃燕將藏衍是也!小將拿命來!”
兩人瞬間你來我往,戰上三十回合,不分勝負,鐘離眛用槍入神,猶如神龍下海,翻江倒騰,槍槍刺向藏衍要害。
藏衍雙錘,亦是猶如兩只猛虎,一攻一守,似初入山林,以聲震懾山林,向著神龍咬去,雖是銅錘,卻使得淩厲如風。
雙方各損兵折將,纏鬥兩個時辰,方才遁去,藏衍則是直接入城,與田橫等人回合,而藏荼和項羽正在向著昌城趕來。
鐘離眛與藏衍知道形勢,交戰之後互相通稟主帥,防有敵軍,當謹慎而行,免得遭遇埋伏,影響士卒志氣。
項羽藏荼各自得到訊息,緩慢而行,致使得齊燕與楚相持,難分勝負,畢竟主力軍還未趕到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