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蕭何這樣說,樊噲心中有些不爽地坐在了一旁,“行,你們有地位,你們來說,我聽你們的便是!”
劉邦坐在首位一言未發,沉吟良久方才說道:“某覺得樊噲說的有理,目前這種形勢,何必管日後的名聲,而且現如今諸位王侯都在反秦,到時候楚國一呼百應,秦國有何方法保全,所以還是去楚會稽吧。”
蕭何跟隨劉邦,見其如此說,也就不再多慮,“謹遵公之言。”
而門首的王陵嘴角露出嗤笑的表情,“既然公準備投靠楚皇帝,那我王某人就不奉陪了,日後不管是秦敗楚勝,還是秦勝楚敗,希望相互扶持,留人一命!”
王陵說罷,不待劉邦挽留,早已向著府外走去,看著王陵的背影,劉邦不禁有些辛酸和無奈。
“蕭公,準備車馬,啟程前往楚國,父老妻兒暫留沛縣,讓夏侯嬰看管即可,他素有聲望,魏國應該不敢來犯。”劉邦緩緩地說道。
沛縣兩隊人馬,王陵僅帶領百餘人,皆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以及一些護衛,至於劉邦身邊略有千人。
城中,王陵跟隨劉邦也有數月,不辭而別有些失禮,遂與劉邦在南門告別。
劉邦見狀,心中不捨,低聲勸慰道:“王賢弟何故非要前往暴秦耶?難道楚不好嗎?亦或是某虧待了賢弟?”
王陵擺手,“非也,二世胡亥某素有耳聞,即位以來除趙高施新政,乃仁德之君,反觀項燕,殷通與他為摯友,卻殺人全家,舉兵謀反,乃不義之事,如何能夠成就大統,今日一別,後會有期!”
兩人言罷,便往東西方向趕去,劉邦嘆息一聲,“希望這小子不要後悔才是啊。”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看個人造化吧,如此行事,倒也是良策,不管哪方失敗,不都有人引薦嗎?”蕭何很是開朗地說道。
劉邦頷首,“公所言有理,趕路吧!”
楚國的項梁見劉邦帶領千人來投靠,大為激動,唯有項羽心中厭惡,分明是見楚勢大,尋求庇護罷了。
劉邦談吐舉止與項梁頗為相似,深得項梁賞識,只是項羽和劉邦的關系不是太好罷了。
王陵自不必多說,一路向著鹹陽趕去,聽聞相府招攬謀臣,便前去自告奮勇,被任命為郞,在鹹陽安頓下來。
自陳涉被滅三個月以來,天下安定無事,準確地說應該是各國佔著地方,不知道要幹些什麼事情。
恰值蒙恬從河東回朝複命,胡亥與鹹陽宮內接見,兩人敘說多時,蒙恬表情有些躊躇不定。
胡亥在旁欲要試探蒙恬的想法,便率先低聲問道:“將軍覺得天下太平嗎?”
蒙恬有些發愣,“敢問陛下何意?”
胡亥微笑,“也沒別的意思,天平不是朕想要的,朕之所求與先帝無二,望將軍助我一統!”
“臣正有此意!先從河東著手,滅韓魏,以觀他國看法。”蒙恬慌忙躬身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