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涉及到關乎於自身的巨大利益之時,即便是有名的智者也不免為此而深陷其中患得患失,由此而失了分寸,所謂利令智昏便是如此,也因此這一次,即便是向來精明過人的魔帥也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視線之中的盲點——只看到了己方的巨大優勢,而沒有發現那正與己方的巨大優勢相伴共生的,同樣巨大而致命的缺陷!
草原上的部族向來一盤散沙,因此雖說突厥帝國也如曾經草原上的霸主犬戎、鬼方、匈奴、鮮卑、柔然一樣,完成了對草原上的各個部落的統一,然而這種統一的規模與高度,卻是遠無法與近在咫尺的華夏文明的那種高度統一相媲美,也因此,突厥帝國其內的絕大部分力量,其實都必然會被牽制在帝國內部的各個部落勢力的鬥爭之中,而無法騰出手來,也因此,突厥人實際上能夠動員全力南下進攻中原腹地的力量,其實實在有限的很,而以這樣單薄的力量進入中原,那絕對無法對擁有著眾多的人口以及遼闊的領土的華夏文明造成什麼巨大的影響,而恰恰相反,這一股微小的力量會猶如一滴水進入大海一樣,被華夏大地輕易的吸收,融化。
——這一問題,其實魔帥早在計劃制定之前便已經有所瞭解,也因此,他才會遲遲按兵不動,而僅僅只是以威勢恐嚇華夏王朝的北方邊境重鎮,迫使其中一些並不堅定的官兵倒戈投降,進而成為突厥人進攻華夏的開路先鋒……而這樣做的好處明顯顯而易見:若偽軍能夠長勝不敗,那當然能夠儘可能的激發草原上各部落對於南下搶掠的,從而減小魔帥的計劃來自於各方面的阻力,並使得魔帥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更上一個臺階。
而就算偽軍敗了,其實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畢竟雖然是來自於北地邊境的精兵強將,然而卻終究不是草原上的部落出身,就算在征戰中全軍覆沒也不會對魔帥與魔相宗在草原上的地位與勢力產生什麼威脅,加之能夠投降突厥,本身不過就是一群意志不堅定的投機分子,魔帥絕對不會相信他們。也因此,才會用這些投降的北地邊軍作為南下中原的開路炮灰,若是這些軍隊能夠節節取勝固然可惜。然而若是兵敗、損兵折將乃至全軍覆沒,魔帥固然會有所惋惜。然而,可卻也絕對不會因此而緊皺眉頭的!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個問題的應對方法,其實盡在魔帥掌握之中!——然而,對其餘兩個致命的缺陷的認識不足以至於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這就是魔帥對自己以及宗門魔相宗不可饒恕的錯誤了。
魔門的勢力,向來龐大而繁雜,因此不要說將其完全統合成為一體。就是能夠聚攏三分之一為自己一方所用,那人則必然為魔門千百年來不世出的天才之人,然而在魔帥這一代,縱觀魔門,卻是一下子出現了邪王、陰後與魔帥三位驚才絕豔之輩,也因此,激烈的內鬥也就不可避免。
魔帥初時曾經在這場鬥爭之中一敗塗地,因而不得不率領著自己的宗門遠走漠北,以此來避免自己一方勢力會被邪王與陰後的聯手而完全吞併,然而當幾十年之後。留在中原的邪王與陰後終於反目成仇並且各自都出了不小的問題之後,已經在草原上立足並且獲得了突厥人支援的魔帥,卻趁著天下大亂的時機趁勢捲土重來。從明面上來看,此時的魔帥的確極具優勢,因此無論明初暗處,魔門當中向他投靠的勢力不計其數,然而,即便如此,事實上,魔帥也從未在這一場暫時偃旗息鼓的魔門爭奪戰中能夠佔據絕對優勢。
以邪王之堅忍,陰後之決然。即便魔帥攜草原突厥人的勢力大舉南下收編魔門勢力,然而他所能夠收攬得到的力量。也不過就是魔門的一些外圍勢力罷了,不要說對於邪王與陰後的嫡系不會有絲毫的影響。就是除魔相、花間、補天、陰癸之外的其他的魔門四大傳承,也並沒有對魔帥此時的到來所表現出的強大表現出任何的或熱切,或恐懼的態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知道,除了天蓮宗的宗主安隆是邪王的死黨,因此必然會誓死站在邪王的一邊以外,無論是道祖真傳,還是邪極宗與滅情道三門,都與邪王與陰後有著不小的矛盾,邪極宗也就罷了,畢竟在邪帝向雨田死後,由於激烈的內鬥,使得邪極宗不但一盤散沙,勢力更是大幅度衰退,甚至到了不被魔門一些二流分支看在眼中的地步,然而,無論是滅情道還是道祖真傳,雖然這一代並沒有湧現出什麼驚才絕豔的人物,可是因為有老一輩成名高手的坐鎮看家,雖然其所掌握的勢力也不得不因為邪王與陰後的強勢而遭到逐步的蠶食,卻必然主體尚存,也因此,若是魔帥的這一次強勢出現能夠真的改變魔門的格局的話,雖然魔門之中處處勾心鬥角,然而想來,無論是滅情道還是道祖真傳,甚至就連一盤散沙的邪極宗也必然不會過分愛惜羽毛,從而對魔帥表現出那樣冷淡的態度的。
唯一的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那些精明過人的魔門上一代老狐狸們,對魔帥其實並不看好。
畢竟,魔帥雖然號稱精明,為魔門數百年來不世出的人物之一,然而昔年,卻是輕易的就被邪王與陰後所擊敗,而那時的邪王與陰後,甚至沒有將過多的精力放在這個魔門第三號天才的身上,因為對於雙方來說,對方以及天下正道一方所出現的宿敵,才是他們所需要重視的對手,而魔帥卻並不具備與他們相提並論的資格。
天才總是孤傲的,而也正是這一種天才的個性,使得天才們往往只認同與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而很不幸,從一開始,魔帥便連進入到他們這一層次的資格都不被認可,也因此,即便當幾十年之後,魔帥攜突厥勢力強勢歸來,佔據魔門統治地位的高層們,卻依然也不認為,此時的魔帥能夠成長到與邪王或陰後一較長短的資格。
掉了毛的獅子也是獅子,發了瘋的邪王也是邪王,就算留下了自己的女兒作為破綻,卻因為有破綻,所以更為危險,尤其是這些年中,邪王雖然一直按兵不動。幾乎從不在人前顯露蹤跡,然而他的威名卻並沒有因此而銷聲匿跡,而是恰恰相反。幾乎已經成為了一代黑暗中的神話。
況且邪王並非獨自一人,其手中所牢牢掌控著的花間、補天、天蓮三大魔門分支勢力。幾乎佔據了魔門力量全部的三分之一,這樣的一股龐大力量,即便魔帥能夠完全的拉攏到滅情道與道祖真傳結成同盟,也依然有所不及。
可以說,此時的魔帥雖然看似強勢,然而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都依然遠不是邪王的敵手,就更不要說。此時的魔門之中,還有著另一股勢力的首領陰後在一旁虎視眈眈了。
相比於強勢而令人恐懼的邪王,身為女子而又同樣出了狀況的陰後當然同樣有所不及,然而,曾經的她亦也是足以在各方面碾壓魔帥的強者,而且,也正是因為身為女子的天然劣勢,使得魔門之中對於邪王恐懼的勢力會紛紛的向陰後投靠,以此聯合起來抵抗邪王的強勢。
應該說,即便在統領除魔相、花間、補天以及天蓮四宗之外的全部魔門的一半力量之時。陰後依然不足以此來對抗僅僅擁有魔門三分之一力量的邪王,然而在這一時候,陰後身為女性的優勢便再次的體現出來:曾經因為自身美貌而名動天下的陰後。江湖之中的仰慕者亦是眾多,也因此,雖然厭惡魔門自私而又偏激的行事風格,然而一旦在魔門內鬥之中陰後不敵邪王,無論是一代天刀宋缺,還是蜀中霸主解暉,甚或黃山逸民歐陽希夷等江湖名宿都絕不會吝惜出手相助,也因此,陰後才能夠以智謀武功都不及邪王的情況之下。與邪王對峙多年,將魔門一分為二。
而魔帥的歸來。表面上是打亂了這二十年來魔門的固有格局,實際上。卻僅僅只是削弱了陰後的勢力,對邪王卻基本毫無影響——邪王的手段,不單是他的敵人為之心驚膽戰,就是他的直系屬下,又何嘗不是戰戰兢兢,外圍的旁系背叛也就罷了,邪王絕不會因此而放在心上,可是,若是有邪王的直系屬下膽敢於背叛邪王的話,那麼普天之下,又有何人能夠阻擋邪王的殺意,恐怕就是邪帝復生,四大聖僧齊至也未必能夠有用!
所以,哪怕魔帥從一開始就是打著拉陰後一同對付邪王的打算,他的這一盤算盤也是從一開始就打不響的,就更不用說,那時的魔帥早早的就與陰後結下了不小的樑子,陰後對於魔帥的恨意,恐怕在那一段時間還要超越了她的舊情人邪王石之軒呢?
所以,即便陰後不會與邪王聯手一同對付魔帥,在坐山觀虎鬥的時候落井下石卻是一定會做的,然後,就是對即將失敗的魔帥趁火打劫,從而為自己一方獲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後來,魔帥在魔門佈局上的失敗便早已經註定,並不是他高估了自己,而其是他錯誤的估計了魔門內鬥的激烈形勢,同時,也因為邪王與陰後各自所出現的狀況的緣故,而因此低估了自己的敵人……
——魔門的實力,實在太過龐大了,作為發源於上古的華夏文明主體的另一面的體現,魔門幾乎將自身的觸角延伸到了整個華夏版圖的每一個角落,以至於無數平庸的生活著的人們,重生到死近百年的匆匆時光,卻或許連他們自己也都不知道,他們其實,是魔門的外圍的基層!
就是這樣的一股龐大到無法想象的勢力,固然由於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而無法迅速的轉化為強大的軍事武力,卻可以在其他任何的某一領域如情報,人文地理,等等方面,發揮出極大的效力,可以說,掌控住魔門三分之力的力量,也許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奪取這一整個天下,然而,若是有大一統王朝無法掌控魔門近三分之一的力量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是,這個所謂的大一統王朝,其實是名不副實的!
——所以唯有知曉的多了,才能夠明白,為什麼一千五百年前後左右,聖人周公會如此的看重文化、文明的發展以及其衍伸了……魔門的內戰,實質上有別於軍事上的勝負爭鋒的,有關於人文精神層次的另一層面的戰爭。(未完待續。)
喜歡大唐風后請大家收藏:()大唐風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