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幫助我。”
“我為什麼要幫助殿下?”
“因為我是唐人。”
“六皇子也是唐人。”
“但他母親不是唐人。”
“我大唐開明包容,向來不在乎這些事情。”
“請您相信我。”
“我為什麼要相信殿下?”
“因為您不相信皇后娘娘……李漁看著遺詔上熟悉的字跡,忽然很悲傷。
那是父皇的筆跡,就如同傳聞裡那樣,無論他怎樣愛書法,怎樣勤勉地練書法,都沒辦法把自已的字練的好看一些。
不過從一絲不苟的筆跡裡,可以看出,父皇在寫這些字的時候,心情很平靜很篤定,沒有任何猶豫和掙扎。
李漁捧著遺詔的手微微顫抖,手指用力,似要陷進黃sè的布帛裡,顫抖從小臂傳到肩頭,她整個人都顫抖起來。
她感到了極度的失望與悲傷,然後開始憤怒,不止因為遺詔上寫的內容,更因為遺詔上父皇的筆跡是那樣的穩定。
“為什麼會是這樣?”
她低聲說道。
然後她又重複了一遍,聲音裡滿是委屈與不甘。
“為什麼會是這樣!”
她的聲音比先前大了些,但依然無法傳出道殿,無法穿透殿外的夜雨,被人們聽見,甚至還不如她牙齒撞擊的聲音更響。
李青山說道:“這是陛下御駕親征之前才寫的,既然留下遺詔。說明他也隱約察覺到了天意的指向,不過你也應該看出來了,他很久以前便定了心意。”
李漁沉默了很長時間,忽然抬起頭來,用袖子擦去臉上的淚水,看著病榻上的李青山,顫聲說道:“遺詔能改嗎?”
李青山微微耷拉著眼皮。說道:“一般不能。”
李漁的眼睛裡生出一道亮光,問道:“何為不一般?”
李青山看了她一眼,說道:“國將不寧之時。”
李漁問道:“誰能改?”
李青山說道:“我能。”
大唐皇帝陛下的遺詔。自然無法輕易地偽造,上面有御璽,有複雜的徽記。最關鍵的是,遺詔上還有獨一無二的天地氣息烙印。
那份烙印一部分來自皇族的血脈,一部分來自遺詔見證人。
皇帝陛下離開長安之前,在南門觀裡書寫遺詔時,在旁見證的是他最信任的國師李青山以及御弟黃楊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