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乃亂政!我大宋自立國以來,與士大夫共天下,一直都是文人統管兵事……”
“陛下!你難道忘了前唐亡後軍閥割據中原,天下大亂的情形了嗎?!前車之鑑啊陛下!”
“陛下!好戰必亡啊陛下!”
趙楷:“???”
好戰必亡?後面那一句忘戰必危呢?被你吃了嗎?!
一時間,朝堂上大臣們群情激憤,對軍政院和鄆王殿下口誅筆伐,現場一下子就蚌埠住了。
而趙楷懶得再動口,直接擼起袖子,罵道你們再嗶嗶我就打人了!
對外卑躬屈膝,對內重拳出擊的群臣直接剛正面,倒是很有勇氣。
你打我撒~你打我撒~你打我撒?
這我特麼能慣著你們?
趙楷獰然一笑直接出手,場面立刻失控,一時雞飛狗跳鬼哭狼嚎。
嘴皮子上你們比不過我,換成拳腳爾等朽木禽獸就更不堪了……
來來來!
本王隻身一人能群毆你們一群人!
他早就想打人了,若非這幫混球,正史上的北宋根本不可能被金軍攻破東京城……
正史中,北宋的滅亡本來就是一件偶然事件,是宋徽宗、欽宗以及朝中大臣一系列的魔幻操作,最終導致了這一偶然結果。
這是多件小機率事件不斷相乘的結果……
這麼說吧,這就像是後世一個差生考數學,前面十二道選擇題全部做錯,一個高中生都知道,這是多小的機率才能有這種結果,不用算都知道這有多離譜。
這些人,但凡作對一道題,都不至於造成影響華夏後來千年的靖康之難。
正史中的靖康之難,並不是一個朝代被滅亡那麼簡單。
橫向對比,這一事件就像是歐洲君士坦丁堡的淪陷,給歐洲文化帶來了極為深遠的毀滅性打擊。
而靖康之難後,華夏士人階層在意識形態上也變得保守,南宋對女子貞潔的觀念意識只是一面,更深層次的是華夏文化在銳意進取、包容開放的姿態幾乎沒有了,明朝中後期海禁就是最典型的表現之一。
看著朝堂上鬧哄哄的一幕,趙桓差點沒忍住加入其中一起揍這些大臣們了,但好歹咱是皇帝,要矜持,要自重……
“夠了!!!”
終於,整個垂拱殿內恢復了平靜,卻見趙楷好整以暇地收拾好自己,又是一個衣袖翩翩、雲淡風輕的俊逸青年,而剛剛跳得最歡的王時雍、莫儔,還有張邦昌等好幾個人,變成了豬頭……
趙桓怒喝一聲,指著群臣們罵道:“看看你們的樣子,還有身為人臣的禮儀尊榮嗎?當朝鬥毆打架,你們武德很充沛啊?要不要朕給你們每個人發放刀劍,讓你們站到城牆上去,和金兵們好好打一架?!”
“陛下,鄆王殿下實在是欺人太甚……”
群臣十分委屈。
陛下!
你眼瞎啊?
難道看不出來我們這不是鬥毆,而是被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