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王孫願教化吾女、兒之恩!日後,王孫之飯食,盡由吾奉上!望王孫勿嫌!”漂母邊哭、邊作揖、邊說道。
韓信聽到漂母如此一說,便抱拳說道:“怎麼會嫌棄呢?多謝漂母成全!”
他心中暗想:“不過,我不經意間,好像改變了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事件乞食漂母!”
文科生的他,還記得穿越來這裡的前世,讀過太史公的《史記》,上面記載著: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信既貴,酬以千金。”
此時,韓信很坦然也很自信,他知道,自己是透過能言善辯和自身才能,理所應當地用知識換來的午飯,而且以後的吃飯問題也有著落了。
換個角度想,我韓信這麼有才幹,答應去到漂母你家裡當家教,負責少女姜桃和她弟弟的教化,只管飯不給錢,其實你家還是佔便宜的!大秦朝的你們,知不知道後世的家教費有多貴呀?!
所以,現在他覺得,也沒有必要像歷史上那個不太會‘為人處事’的韓信那樣,說出一句不太切合當下實際的感恩大話‘吾必有以重報母。’
然後,就會被漂母用不可置信、又略帶著鄙視和望其不成器的複雜言語(“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給怒懟回來……
韓信因此沒有對漂母口頭承諾什麼。
當然,他暗下決心,以後自己富貴了,今日姜桃之恩和漂母的贈飯之恩,還是一定會重重報答的。
……
姜桃拉著韓信,跟在漂母的身後,走向了下游的漂洗絲絮的岸邊……
韓信一看,這淮水岸邊漂洗絲絮的陣式,還挺大的。
這時,岸邊有五個漂母分別相距一米來遠,各佔據著一塊岸邊的水域……
每個漂母的身後的岸放著一個大竹筐,是用來盛裝漂洗好的絲絮……
韓信看到,有的漂母正拿著木製的棒槌,在岸邊較平整的石板上錘打著“繭衣”……
韓信又看到,有的漂母,將先前錘打得變成了乾癟的次等蠶繭殼,放進較小一點的竹筐內,再把竹筐的底部和中部浸泡入滔滔的淮水內,一手提筐,一手伸入筐內的水中,使勁地揉搓著浸入水中的蠶繭殼……
然後,等到漂母們費力地將小竹筐,從水中提拉上來後,再倒進岸邊更大一些的竹筐內瀝乾水,每一個蠶繭經過錘打、浸泡、揉搓、脫膠、漂洗後,已經變成了一團團潔白的絲絮……
……
韓信小聲地、不解地問向身邊的姜桃:“漂母們錘打著的那一團團,小小的黃白色的東西,是什麼啊?”
“是繭衣啊!韓哥哥一定不認識吧?”姜桃微笑著回答。
韓信點了點頭,暗想:這特麼的,我哪能認識啊?!
自己這副身體的原主人,一心勤學苦讀兵法,哪裡有閒工夫,研究這時婦人們的蠶桑之事呢?
而自己穿越前所生活的現代社會,早就用現代工業,規模化繅絲和批次生產絲絮了!甚至,還能用化纖之類的東西,製作出足能以假亂真的高仿蠶絲製品了……
少女姜桃站在韓信的身邊,終於找到了一絲存在感,她自豪地說道:“這些,姜桃可都知道的喲!”
“願聞其詳!”韓信急忙說道,這是為了讓姜桃樹立自信,也是自己屬實對於蠶桑之事不懂,想聽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