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比問她:“羅密沒有跟你說什麼吧?”
“她沒說話。”奧黛麗淡淡的說:“我想是eo不讓她跟我說話。”
“eo很怕羅密會像……會像當年的吉賽爾那樣對你不尊重。”託比笑了笑,“瞧你!你現在真是一個快樂的小妻子呢。”
他倆站在看板前,媒體記者在給他們拍照。
“我是很快樂啊。”
託比嘆氣,微笑,“這以前我一直覺得你會……算了,不說了。你快樂就好。”
“你是想說eo嗎?都過去了,不過他最好修訂一下他的審美觀,不能再找那些跟我有點相似的姑娘,小報每次都拿我去跟他的新女友做對照,我已經煩透了。”
託比很無奈,“我會試著告訴他。”
新婚夫妻在6月的下半月、7月的上半月在北美跑來跑去的做宣傳、做採訪、雜志拍照、上脫口秀、上電臺節目,忙到飛起,有時候幾天見不到面。
期間奧黛麗去了幾次紐約,總是盡可能的將阿妮婭接來,一次待了3天,一次待了1天,還有一次當天來當天走,忙得只能在中午見女兒。
愛德華·諾頓在紐約拍《pride and gory》。這也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早在“911”之前劇本就寫好了,但911之後,紐約發生了巨變,紐約人的心態也産生了變化,劇本就又修改了。
愛德華除了是製片人之一,還是男主角,故事主要圍繞著他扮演的警探雷蒙德展開;另一個男主角是科林·法瑞爾,這個愛爾蘭人這幾年在好萊塢混的很不錯,出演了不少電影,跟很多大牌演員與名導演合作過。
對於科林約過奧黛麗但可恥的被放了鴿子這件事,愛德華也略有所聞,這太正常不過,他與科林都沒拿這當一回事。但奧黛麗跟基努結婚了,科林還是挺有點同情愛德華的——人人都知道愛德華仍然愛著她,可是愛一個人不是一定就會得到對方的愛,這是常識,也是悲劇。
奧黛麗在紐約短暫停留的幾天每天也是工作繁忙,中午盡量去跟阿妮婭和愛德華吃飯,阿妮婭見到媽媽就黏得不行,差不多掛在媽媽身上不肯下來。
愛德華還是那個笑容軟萌的男人,但望著她的眼神總覺得有點悲傷。她越快樂,他就越痛苦。他自覺跟她一天比一天疏遠,即使有阿妮婭,也再不能夠拉近他們的距離。
他的心也一天比一天冰冷。
他忘不了她,這太讓人絕望了。
奧黛麗沒有再說什麼“你該有自己的生活”這種廢話。她又不是真的不懂這話有多麼傷人,事實就已經夠讓他傷心的了,不用再反複往他心上捅刀。她是很絕情,但不是那麼絕情。
7月中,《明天之後》在墨西哥城、柏林、紐約、倫敦、東京舉行了首映式,男二號海登·克裡斯滕森跟著導演羅蘭·艾默裡奇跑遍所有城市的首映式。他在東京獲得的關注遠超羅蘭的預期,日本票房也相當不錯,不愧是亞洲第一大電影市場。
作為大老闆的奧黛麗去了紐約、倫敦、東京3個首映式。
她在日本還是非常受歡迎,日本觀眾雖然挺可惜她跟海登之間的感情無疾而終,但能跟日本觀眾最喜歡的好萊塢明星基努結婚,他們也很高興。
她現在日語說的很好,早幾年就抽空考了日本語等級考試,拿了二級證書,單獨接受採訪不需要翻譯。
在銀座餐廳跟羅蘭、幾個主演吃飯,就說到雖然也在中國同步公映,但中國的市場還遠遠算不上成熟,等到幾年之後,市場進一步擴大,那時候中國市場就會遠超日本市場,成為北美之外全球第二大票倉。
羅蘭也同意這個預測,說到中國的人口世界第一,只要市場成熟起來影院數量增加,票房收入必定十分可觀。導演們也是需要了解市場的,這不僅僅是大電影公司和製片公司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海登十分沉默。
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應該是朝氣活潑的,人生即使有什麼不順利也是暫時的,會很快忘記。可即使他想忘記,但所有的娛樂雜志上鋪天蓋地都是這對夫妻的新聞,每天都在提醒他,他是那個被拋棄的人。
他煩得要命。
他試過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就像普通人那樣,去跟她打交道,但不行,他做不到。
他還試過去約會其他姑娘,但姑娘們總能很快明白過來,他根本沒有忘記奧黛麗,這樣的約會不會再繼續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 pride and g5、06年拍的,前後拍了兩年,大概是沒錢,後來上映時間又一再推遲,直到08年才上映,大概還是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