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區醫院的醫生們一步步的看著,又用低低的聲音交流著。
對他們來說,老外的醫療團隊還是很不同的。
首先做手術的方式和配合的模式就不一樣。
肝切除的大手術,勞埃德只要兩個助手,東城醫院的副高趙東佔了一個位置,他帶來的一名醫生乾脆就站到旁邊當了背景牆,連幫忙都不需要了。
哪怕是手術推進到了中間部分,已經顯的人手緊張了,那閒著的助手依舊是閒著。
東城區醫院的醫生們不由低聲議論。
現在的醫生,交流的機會已經是非常多了,尤其是國內的交流,請飛刀送飛刀已是醫院科室日常了。
就東黃區醫院的水平,每年依舊要從京城內請來許多醫生開飛刀。某些時候,甚至是不想請飛刀也得請飛刀,或者,乾脆是飛刀自己帶著病人過來開個刀的也有。
總而言之,在這個行當裡做了十幾二十年的醫生,誇個見多識廣是不算過的。不過,國外這種節省人力的模式,還是讓國內醫生比較看不慣。
當然,“節省人力”是較好聽的說法,用“窮的請不起人”來形容也是沒錯的。在每名主治醫生都要幾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收費的情況下,一般的患者和保險公司也沒有更多醫生來做手術的訴求。
另一方面,他們也是確實沒有那麼多的醫生資源。
如勞埃德這樣的大牛醫生,手底下也沒有長期使用的小弟,這次帶來的團隊,也只能說是長期配合的團隊成員,看在美金的份上,做助手的認真的做著助手,看戲的就真的看戲,手術檯都不靠近了,美其名曰減少汙染。
只有在一助趙東不太會使用器械的時候,看戲的醫生才站出來,簡單的說明一二。
常見的儀器,趙東自然都會用的,而他不常用的,很多卻是國內根本不會用到的東西,比如說,非常複雜的只用於肝部手術的拉鉤……
不用助手上手拉了,而是調整好了螺絲,就能自己拉住的拉鉤——對中國醫生來說,簡直是毫無意義的器械。
儘管如此,趙東還是感覺學到了很多。
勞埃德的手法相當不同於國內外科醫生,如他很喜歡使用的剪刀,就是趙東很少在國內醫生身上見到的,換一個牛系的大佬出來,說不定還要斥責他用錯了。
但是,勞埃德兩手翻飛,技術水平之高在現場卻不做第二人想,眼前若是個擂臺的話,勞埃德屬於能將大部分人首回合擊倒的。
這時候,人家的做事風格和習慣,就不在優劣的討論中了,而應該是“此項技術為何如此之牛”。
醫藥公司願意花大價錢,請醫生做示範性的手術,寫論文和綜述,或者只掛一個名字,也就是因為這種“明星效應”。
無論在中國還是任何一個國家,勞埃德都屬於絕對的明星醫生。
不用特別的說明,光是雲利醫藥的轉播系統裡,數量達到112的轉播量,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因為雲利年初才開始做這套高畫質影片採錄系統,所以,儘管輕輕鬆鬆就做到了全國最大規模,但總裝機量卻是不大的。
112的轉播量,已經很讓雲利醫藥的IT部門驚喜了。
畢竟,這是BtoB的商用系統,每一個轉播量背後,都可以有數名乃至數十名甚至更多的專業人士在列。
對於單獨的一場肝切除手術來說,112個播放量約等於112個普外科(肝膽外科)的臨床、科研或教學單位在觀看,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很大的規模了。
“應該請醫院多搞這種活動,請外國專家的效果明顯比國內專家好,也有噱頭。”
“國內專家畢竟在國內,想見就能見著,稍微有點事,就不著急看了。國外專家來一次不容易,大家守著看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