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的話就說出來。”凌然給病人做著腹部的觸診。
比起B超之類的技術手段,略顯老式的觸診,依舊能夠得到大量的資訊。故而在體檢中,依舊頻繁使用。
當然,影像和觸診等技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更多時候還是醫生的選擇。
凌然現在是大師級的體格檢查水平,做腹部觸診,準確率比B超都要高,也就不用去佔用裝置了。
病人躺在檢查床上,開開心心的看著凌然,口中道:“不疼,不可能疼的。”
“有疼痛感不要忍著,刺痛、脹痛等等,都要說出來。”餘媛在檢查床的另一邊,站在一個小板凳上,第N次的提醒病人。
病人嫌棄的看她一眼,鼻子裡“恩”的一聲,然後就看凌然。
“這裡會疼嗎?”凌然現在對體格檢查是有自己的見解的,採用的順序和模式,也與之前略有不同。
病人得他提醒,才吸了一口氣,道:“疼的不厲害。”
“一點疼痛也要說出來,進餐後有疼痛嗎?”
“偶爾吧。”
“餐後一兩個小時?”
“對,這你都能猜到,凌醫生您好厲害……”
“胃潰瘍。”凌然沒等對方說完,打斷他道:“我再給你開兩個檢查,你去做了確診一下,潰瘍目前不嚴重,但應該採用技術手段干預了。”
這時候,躺在體檢床上的男人愣住了,忙道:“我一週健身三四次,怎麼可能生病。”
凌然狐疑的看他一眼,問:“健身了,為什麼就不生病了?”
“健身……健身對身體好啊。”
“該生病的時候,還是會生病的。”凌然給開了單子,又多叮囑了一句,道:“緊張、勞累,飲食不慎、氣候變化或者菸酒都有可能引發和加重胃潰瘍,你要多加註意,不能掉以輕心。”
餘媛則道:“如果不好好治療的話,胃潰瘍一旦出血或穿孔,就很麻煩了,說不定可能切除胃部了。另外,還有轉化成惡性腫瘤的風險。”
“癌症?”被檢查的男人驚叫一聲。
“現在沒有,但是有風險。”餘媛道:“是讓你回去好好看胃潰瘍,看好了就行了,明白嗎?”
男人忐忑的問:“真的會得癌症?”
“胃潰瘍是有癌變的風險,但機率比較低,一般在3%以下。”凌然現在精力藥劑夠用,經常是嗑藥看書的,內科學也看了不少本,該記住的都能記住。
“百分之三也不行啊……”男人一點都不覺得寬慰了,悶悶的從檢查床上跳下來,問:“現在怎麼辦?”
“建議你到醫院掛一個消化內科。”凌然給出的就是轉診的意見了。
要給胃潰瘍的患者開藥,他也是能做的,但畢竟不是專業的。另一方面,要確診胃潰瘍或相關疾病,可能還要做碳呼吸試驗,說不定還要上胃鏡,那就不是現在的義診能做的了。
轉診是急診科裡常做的事,只是如今稍稍麻煩一些。
凌然將單子遞給對方,就讓餘媛去給解釋了,旁邊的小護士王佳不等吩咐,就請另一名病人上前來了。
依舊是問詢的同時,做體格檢查,再做出一個基礎的判斷。
凌然的診斷學技巧並不高,門診的經驗趨近於無,但做這種社群診斷,倒也綽綽有餘。
不像是來雲醫的病人,常有重疾在身的,需要小心謹慎的對待。八寨鄉的義診,本身就是帶有體檢性質的,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健康人,多多少少有些疾病,也並不嚴重,且以常見病為主。
現代醫學發展至今,疑難雜症依舊是疑難雜症,再多的檢查手段也只是輔助。備受推崇的循證醫學,更是疑難雜症的反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