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非常不妙。
很顯然,隨著仿製藥更多被運用於臨床,當醫院和患者們發現這一事實時,凱普的原研藥市場將進一步被吞噬。
事情比他們想象的更糟糕,有寶山在手,兩家仿製藥公司怎麼可能會低調,早就用網路水軍,在世界各地的網路媒體上,將這個訊息渲染得人盡皆知。
在三個月的臨床週期後,事實佐證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從價格高昂的原研藥轉投了仿製藥的懷抱,凱普公司的該款藥銷量直接下滑了百分之八十。
凱普公司騎虎難下。
難道要他們放下身價,將價格降低十倍去與仿製藥企業競爭麼?
這不符合凱普公司一向的高階市場定位,即使這個耗資巨大的肝癌靶向藥專案完全血虧,也只能硬著頭皮認了。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僅僅是開始。
在這項肝癌靶向藥被攻破技術壁壘,大幅丟失市場的同時,另一款同樣是剛上市不久的白血病早期特效藥,也出現了仿製藥。
依然是一模一樣的藥效,一模一樣地被搶佔了市場,一模一樣的血本無歸。
這款藥甚至比肝癌靶向藥更慘,因為它才剛上市半年!
連續兩次滑鐵盧,讓凱普的大總裁都震怒了,親自到集團總部,直接開除了資訊部的負責人,並將兩個實驗專案負責人罵得狗血淋頭。
因為他認為,這是實驗室資訊洩露造成的。在發生了一次失誤後,竟然能發生第二次,資訊部責無旁貸,甚至可能凱普內部有商業間諜。
於是,凱普集團進行了大排查和大清洗,鬧得雞犬不寧。
高層也陷入了恐慌,如果真的是資訊洩露,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藥品資料都岌岌可危?
如此,只能殺雞儆猴了。
讓那些煩人的印度小偷們知道凱普集團作為美國醫藥霸主的權威,想靠偷盜他們的資訊發家致富,也要有那個命才行。
護著這些小偷們的,自然就是印度政府,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收買他們的保護傘。
於是,他們斥資五十億美元,收買了兩家醫藥公司所在邦國的立法議會,使得該邦國修改了關於仿製藥的法律規定,這樣一來,他們起訴時兩家醫藥公司就敗訴了,侵犯了對方的專利權,就必須賠償對方的經濟損失。
判決金額高達三十多億美元,桑法拉公司當然不肯束手就擒,其公司總裁下令將公司遷到了其他邦國,繼續生産著凱普公司研發的特效藥,賺得盆滿缽滿。
而且,其他一些印度仿製藥公司,也在此期間陸續獲得了一種或兩種凱普集團專利期內的特效藥配方與工藝流程資料。
有桑法拉那邊的經驗在先,這些公司都毫不猶豫地馬上生産出藥品進行了對照實驗,果然又是一模一樣的藥效,於是立刻申請投産。
等到凱普公司發現時,其公司專利期內銷量最好的十多種藥,在印度全國的醫藥公司裡,天女散花般出現了一模一樣的特效藥。
這樣一來,凱普公司藥品專利資訊洩露的事情便藏不住了。這對一家以醫藥研發為特長的公司來說,完全是致命打擊。
在各方輿論的宣揚下和刻意引導下,凱普公司股票連續半個月股價跌停,創造了美國紐約交易所近些年來的新記錄。
一家巨頭公司,落得如此悽慘的境地,簡直前所未有。
凱普家族原本持股份額排第二的家族成員,在董事長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大肆低價收購了市面上的散股,一躍成為大股東,將原本的董事長,趕下了席位。
當然,原本的掌權者也不是那麼容易放手的,即使明知道不應該,戰爭一旦開始,就誰也收不了手。
凱普家族陷入了內鬥,作為其競爭對手的美國第二大醫藥公司艾力比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趁勢背後捅上幾刀,便足以讓凱普醫藥公司一蹶不振。
自此,全美醫藥巨頭凱普集團轟然倒塌,再也不成氣候。
大家都知道,凱普集團的機密醫藥資料洩露得如此嚴重,不是用來盈利,而是四處擴散,必然是有人存心報複,可凱普集團樹敵太多了。
誰能想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商業大戰的始作俑者,僅僅是華夏一個中等規模的制藥廠的所有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