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教清靜無為,向來以求仙問道為主!”
“不適合參與人族政務,貧道所求就是在人族規矩之夏,讓我人教能夠獨善其身即可!”
太清說出了此番前來緣由
那就是人教之講道義,只宣傳教派,所做之事情就是為了求仙問道。
而不是涉及別的。
不過做的不是脫離人族,也不是人族事情和人教再無瓜葛。
是太清意識到人教走的並非是人族大勢之路,也非是爭奪門人這條路。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西方教的結果。
西方教爭搶門人,與他們三教相爭。
最終道場破碎不說,幾人也是表面上過得去,
要是有機會,恨不得動手把對方打殺。
太清相信離去的接引聖人就是如此。
打打殺殺之類,實在不適合他人教,更不適合他的清靜無為。
爭而不爭,不爭即爭。
人教無為,只為求仙。
將來門下弟子,也都是如此。
現如今人教門人,早就超出他所想所料。
他們與西方教爭奪,使得西方教退隱。
接下來,豈不是他和兩位兄弟相爭?
三教若是爭起來,下場難道會比西方教好一些嗎?
太清看透了這些後,
毅然決然退出爭奪門人之列。
太清突然有所悟,他朗聲出聲:“我人教今後改換為道教,即求道問道,成仙即可,不成仙便作罷!”
聖人陣陣,響徹洪荒。
人教弟子聞聽聖言,反思自身所做所謂,頓感淚目。
於人族一些地區擔任管理者,紛紛辭掉身上職務,於他出歸隱。
也有聞聖言有所感悟者,反而擔起了職務,
本身要職而已,何以稱得上爭?
道教改換,人教成道教。
阿溪、伏羲、鎮元子三人聽聖人言論,心中皆有所感。
此乃真聖人也。
聖人如此言,阿溪如何會不允許?
她許下言論,允許道教如此,一切在合情合理合法下,道教在人族獨身而立。
人教改道,一切歸於始。
然而這是太清的道,非是其餘人之道。
伏羲、鎮元子欽佩太清聖人,他們有所感悟,太清聖人必然又是再進一步。
兩人想到先前離去的接引,恐怕那接引神色突然欣喜起來,必然是在道途又有新的增加。
兩人對視一眼,都堅定了自我的求道之心。
太清見阿溪應下,到了聲謝後,身子又飄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