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它們一起玩耍?
答案顯然不會如此天真,於是壓力驟然襲來!
會不會有人承受不住壓力,或者受皮特希爾伍德的影響,悉數轉讓股份?
身後並無金主傍身的代理俱樂部主席大衛鄧恩,拿什麼來抵抗這條突然浮出水面的大鱷?
尤墨身後同樣沒有金主,據說當初接手史密斯夫人的股份還是分期付款完成的。即使他擁有數量能以億計的球迷,面對前主席的報復也會措手不及,說不定還會因此影響狀態!
畢竟對手不同,戰場不同。在商言商,克倫克的介入算是瞅準了時機,不可能是一時頭腦發熱的結果。
隨後曝光的個人資料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名下擁有丹佛掘金籃球隊,科羅拉多雪崩冰球隊,聖路易斯公羊足球隊。創立房地產開發公司thf實業,持有全美一百多家購物中心股價,在蒙大拿州與懷俄明州擁有價實超過3億美元的牧場,總身家超過26億美元的體育大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比阿布那種身家接近百億的石油大亨差了個檔次,但若拿來與阿森納的其它股東相比實在龐大,不是光憑意志就能戰勝的對手。何況此人在體育圈中早已摸爬滾打多年,熟飪各種遊戲規則,又有金融槓桿在背後支撐,很難說會拿出多少資本來完成這一場豪購!
由於阿森納的股份相對來說比較分散,除了前主席手中的15之外,大衛鄧恩持有12,獨立電視臺佔了9,尤墨手中只有7,其餘22被十多名小股東持有。這些屬於一級市場,剩下部分是正在二級市場流通的5000萬股,佔了25,丹尼斐茲曼原本持有的2000萬股已經納入了期權池,屬於聯賽奪冠後的獎勵。
如此分散的股權算是歷史遺留產物,對於股份制公司來說上市面對的轉型壓力不大,也不用高薪聘請一堆職業經理人來打理日常業務,原有結構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
不過壞處也很明顯。
股權分散意味著被收購的風險上升,尤其是股價處於高位的階段,無論二級市場大肆購買,還是針對個人進行的收購,都不會面臨很大阻力。
畢竟有的賺,實打實的鈔票比充滿疑問的未來可靠的多,完全符合很多人的理財觀念。
何況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原俱樂部主席都能為了一已私慾而置大局於不顧,小股東們哪來抵抗誘惑的力量?
股市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有錢,全盤收購都不在話下!
當然,對於克倫克這種頭頂毛髮稀疏的商人來說,透過二級市場大肆收購來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很小,代價也太大了點。如果阿森納沒能衛冕,股價一路下跌到5英鎊左右,俱樂部總資產估價10億英鎊還差不多,否則以目前的股價來計算,高達15億英鎊的總資產實在駭人,曼聯的家底都自愧不如!
這或許正是二人一拍即和,股權轉讓如此順利的原因。
克倫克並不希望阿森納的股價遠離預期,以免代價過高,風險太大。希爾伍德已經沒有正面抗衡的資本,此番高位出手套現不說,還能趁機倒打一耙!
按照上市場公司的管理規定,一旦收購的股票佔比超過30,就得發出針對所有股東的要約收購宣告,以示一視同仁,避免內幕交易。簡單點說,30算是個分界線,一旦超過,股東內部又沒有足以匹敵的力量維持平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已然易主!
雖然超過50才能完全控制所收購的公司,但那種極端情況不會出現在上市公司身上,而且一旦持有股份超過75,公司就會失去上市資格,成為私人產業!
克倫克一出手就成了俱樂部第一大股東,帶來的壓力與誘惑並存,所有手中持有阿森納股的人們,都會面臨選擇。
賣還是不賣?
賣,意味著不看好阿森納的前景,無論是對即將進行的比賽,還是能否長期維持豪門俱樂部的金字招牌都持悲觀態度。眼下正是出手的好時候。一旦錯過,可能會被連續不斷的下跌深度套牢。
不賣,除了看好手中股票的未來前景,還得做好團結一致抵抗資本大鱷的準備!
畫龍畫骨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在高度商業化的世界裡,指望別人和自己一樣能承受住誘惑是件很不靠譜的事情。
因為克倫克已經是第一大股東了,如果再完成15的收購,俱樂部的實際控制權就會易主,重大決策以及發展方向都將受到制肘,說不定還會背上沉重的債務!
鬼知道美國人從銀行借了多少錢來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