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恆說完看著我“別裝我推薦你看過的”
由美在一旁,我低下頭無奈。我是真的很想表現對歷史足夠尊敬和熱誠以及嚴肅,但為何呢?
“按照那時第十軍與舊時代日軍的協定,戰後那近萬的傷員得到了很好的照顧。這在當時都是異常少見的,我得承認確實有很多日本士兵依舊殘忍,但至少大部分人活了下來,這一點區別上就顯得十分不同”
我對此深有感觸,一旁的席恆傻傻的看著。
“這是第十軍的英勇換來的,這比那些漢奸好的太多太多了”我自語著
“呵呵”席恆不服氣的笑著“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抓過怎麼多計程車兵吧,畢竟,國軍一觸即潰是常態,上哪抓去。”
席恆這冷水澆的,我與由美頓感無話。
“玲玲....”
由美的手機突然響了。
“是我家人的”她向我點點頭拿著手機離開了。
“瑁武,關於日軍的後勤?你有什麼看法?還有那女孩剛剛說的英帕爾之戰是什麼呢?這與日軍的後勤有什麼關系呢?”
“那個女孩叫閆由美,記住了”我糾正道希望他注意自己的口吻,畢竟我一直不希望席恆與由美有過多接觸,或許是處於自己的自私吧,難說,席恆這家夥是個小白臉!
我思索了一會。
“1944年3月8日的英帕爾戰役,在日軍代號:ウ號作戦,是日本緬甸方面軍發動的戰鬥,本意奪取盟軍基地英帕爾並以此為前沿基地。如此一方面威脅盟軍重要補給基地迪馬布林,一方面繼續切斷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緬甸的防禦態勢。
戰鬥期間其最大戰略失誤是日軍為了圍住消滅特別駐守英帕爾的5000英美軍,在近乎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投了兵力近8萬,最終戰損80,有趣的是,除了2萬左右是戰死之外,其他近3萬多人都是餓死的。”
“餓死?”席恆瞠目結舌“士兵還會餓死?”
“日本近代從沒發生過小隊以上的怯戰事件,在英帕爾因為得不到補給,日軍第31師團一個整建制師團居然選擇了抗命撤退。另一邊艾森豪威爾威爾將軍害怕當地守軍擋不住攻勢畢竟有8萬人進攻),動用c47運輸機向英帕爾守軍空投了大量物資,這麼和你形容呢。”
我說到這實在是有些古怪。
“因帕爾本身就是軍事和補給綜合基地,即便被圍本就無法造成多大影響再加上c_47幾乎不間斷空投補給。這些英美聯軍活的是越來越滋潤,反倒是圍住他們的日軍。按照當時抗命撤退的31師團的撤退理由:60天沒有得到一粒米,一顆子彈的補充。
我們國家古代常說的圍城戰最後基本都是城內無糧食最後城破,這次倒是反過來了。”
“這樣不是亂來?”席恆也覺得古怪。
“是啊這就是我之前一直和由美討論的,日本部分老人至今記恨的日軍中將,被他們成為鬼畜的牟田口廉也中將。
這位將軍為發動戰鬥,異想天開。根據《有類戰犯叫參謀》裡講他先是罷免了當時後勤參謀薄井職,隨後嚷嚷道:操心個屁!遭遇敵軍,朝天放三槍,敵人準投降。
牟田口廉也說的話也並非沒有出處,二戰初期日本侵略東南亞到處追著白鬼子打,那時的歐美簡直如過街老鼠到處亂竄。[《鑄名城》p213]什麼日軍4個師團以傷亡1289人的代價奪取緬甸,再日軍3個師團外加一個旅團傷亡2624人掃蕩印度尼西亞,甚至馬來西亞這邊幾萬日軍居然讓十幾萬多萬英國人在新加坡投降,之前巴丹死亡行軍也是啊美國又是多少多少萬人投降,為何麥克阿瑟對溫賴特中將好啊,就是之前說的擋槍,不然在新加坡被俘的就是他麥克阿瑟。
緬甸這邊也是英軍到處亂跑,中國遠徵軍為何有支部隊去了印度?就是護送這些潰不成軍的老爺們,最後歸國路被封鎖,史迪威花了巨大代價才讓英國同意這支掩護英國人撤退的部隊進入英國殖民地印度,多說一句,當時進入印度時英國人還要把這支遠徵軍繳械,最後要不是史迪威到處走動這支中國遠徵軍說不定還成了“俘虜”,不說英國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