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王,準備衝擊!”
轟、轟、轟、轟。。。。。。
“科塔娜,情況怎麼樣,務必告訴這艘船還可以堅持。”
“非常糟糕,我們的護盾只剩下了17,護盾回沖率下降到了52,護衛在我們周圍的‘優厚’級只剩下了最後1艘。”
“也就是說還能再頂一輪船體就會受傷?對了,話說‘禿鷲’戰機呢,它們到哪裡了?”
“在東北方向,離我們還有大約5分鐘的路程。”
“能及時趕到嗎?”
“不行,5分鐘足夠那兩隊y翼攻擊機再發動兩到三輪轟炸。我們怎麼辦?”
“科塔娜,如果在現在的高度下將‘企業’號的反重力引擎離線幾秒鐘隨後再啟動,在墜毀之前這艘船能重新保持變回懸浮狀態嗎?”
“你以為這艘1公里長、重達數十萬噸的主力艦是穿梭機級別的飛行器嗎?”
“那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好吧,我計算一下看看。”
以上我和科塔娜的對話看官們看著可能會覺得奇怪,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咱準備讓科塔娜幹什麼事情。首先是反重力引擎是什麼東西,這個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在《星球大戰》世界普遍安裝於‘艇’和‘艦’這兩種級別以及其他一些大型載具上的一種裝備。其作用從這種裝置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可以在載具起飛或者下降的過程中抵消星球重力對於載具的影響。通俗來說就是《星球大戰》世界裡的在飛船在進入或者離開星球大氣圈的時候就並不像看官們所在世界裡的太空梭或者火箭那樣高速進入或者離開星球,而是像飛艇那樣緩慢的上升或者下降。
然後由於禿鷲機器人無法及時趕到再加上抵擋完這一輪的轟炸後‘企業’號的周圍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護衛艦的關係,現在就只能想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來抵擋或者說拖延那兩隊攻擊機兩輪的攻擊——禿鷲機器人能在大約5分鐘後趕到,按照科塔娜的計算這段時間內對方一共可以進行3輪攻擊,第一輪可以用最後那艘護衛艦抵擋,剩下的兩輪只能靠‘企業’號自己了。
第二輪轟炸哥們兒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在兩隊y翼攻擊機下下次進入攻擊陣位開始進攻後突然關閉戰艦的反重力引擎來讓這艘戰艦急速下墜從而避過對方這一次攻擊。這種非常規戰法由於會極大降低戰艦高度並且會對船體造成極大負擔的關係短時間內只能使用一次,所以在那之後的第三次攻擊我決定依靠‘企業’號的護盾和裝甲硬吃,因為那個時候除了祈禱禿鷲機器人可以及時趕到之外哥們兒我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
“結果已經計算出來,以目前的高度來看反重力引擎可以被關閉最多兩秒鐘,時間再多的話星球重力將會對‘企業’號的龍骨造成不可逆損傷。”
“兩秒嗎?行不行就這樣了,等對方下一次攻過來的時候把最後那艘‘優厚’級派出去,先頂過那一輪。同時,讓‘企業’號內部開始關閉反重力引擎的準備工作,讓所有負責後勤的機器人都行動起來,儘量將反重力引擎關閉開始急降後的損傷降到最低。”
。。。。。。
“左舷敵機將從本艦舯部進攻,預計10秒後進入攻擊陣位。右舷敵機將轟炸船體前部,12秒後將發動攻擊。左舷護盾保有量35,右舷23。”
“把最後那艘‘優厚’級派出去,堵住右舷那些y翼的攻擊路線。反應堆優先供給左舷粒子護盾發生器,一定要擋下等離子魚類。”
“瞭解。”
。。。。。。
“‘優厚’級成功瓦解右舷y翼攻擊,只有8枚質子魚類命中船體,護盾存量下降到15。左翼護盾崩潰,船體遭受結構性損傷,12個區域自檢顯示沉默,23個區域重傷,這些區域目前已經封鎖。”
“小傷而已,繼續作戰計劃。”
“明白。”
。。。。。。
“對方兩支機隊完成轉向並進入攻擊陣位,即將發動第二輪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