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意外謝亞敏對我的信任,讓我幫她照顧荒原酒吧,我第一感覺是拒絕的。
我自認為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我很少去酒吧,更不用說會有酒吧的管理經驗;第二是華雯說的,我並不適合做生意,我的玩心比較重,無法把心沉到一件事上,現在要是有一段時間我沒出去跑跑,哪怕往農村跑跑,我就會覺得很不自在;最關鍵的是我不太會去迎合和討好他人,哪怕是顧客。
我給謝亞敏講了我自己認為的缺點和不足,想把這個事推掉。
“李哥,你大概是什麼樣的人我很清楚,這正是我找你的原因。首先你很可靠,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人品比其它的都重要;其次是你和陳琰,是叫陳琰吧?你和他關係很好,他對酒吧管理有自己的想法,你們關係使他不會坑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荒原酒吧非常的小,是個清吧,所以根本不用擔心什麼管理,你把它當做小酒館經營就對了,日本的居酒屋你應該見過的,就是那種感覺。”謝亞敏說道。
謝亞敏提出的居酒屋的建議確實讓我茅塞頓開,我之前一直覺得荒原酒吧有哪裡不太對,一直又沒想明白。太小、不夠文藝、不夠民族化、不夠特質化,就是說荒原酒吧到目前為止最大的缺點是它沒有自己的特點。
“你的意思是把酒吧改為和居酒屋類似的酒吧?從面積上來說,確實合適。”我問謝亞敏。
“居酒屋的核心其實是一種氣氛,通常都是人們來點下酒菜、喝點酒的地方,你說它是酒吧它還不算,你說它是飯館也不算,可能服務的和做飯的就是一兩個人,顧客去的多了也都是認識老闆了,但那感覺是酒吧和飯館都不能做到的。”謝亞敏說道。
我明白她說的那個意思,這其實就是一種消費文化的代表。居酒屋是有點社交性質的交流場所,生活壓力大的上班族下班後,或者那些已經不用上班的老朋友們都會去小息一會兒,點一點吃的,喝幾杯。
因此居酒屋的氣氛很重要,大家會聊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內容,那不是一種消費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喀什有消費能力的人都是遊客,類似居酒屋這樣的模式還真不知道行不行。”我說道。
“你有想過我帶你來吃小烤肉的目的嗎?”謝亞敏說。
“你覺得小烤肉就是類似居酒屋的本地化小吃店?”
說完,我看了看小烤肉壓在桌子玻璃下的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選單:燒烤、啤酒和丸子面。還真的是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首先小烤肉是一個休閒場所,並不是吃飯的,來這裡的人基本都是小烤肉和啤酒。
“來點下酒的菜或者弄一些小吃,喝著酒,聊著天,看看奇聞軼事,品品異域的人生,有點意思。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改造?”
我看的出謝亞敏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一般,當對方有想法的時候,就說明才知道情況的我遠沒有對方想的多,所以我沒有再細想。
“李哥你什麼時候有時間就什麼時候開始改造,方案出來後越快越好,我還想在旺季裡賺一點呢。”謝亞敏說道。
我吃在嘴裡的羊肉突然就沒了滋味,我真不知道為什麼謝亞敏也對我這麼看好,我骨子裡是一個懶惰的人,如果不是要生存,我可能更願意去和陳琰一起放牧。
“為什麼要我有時間?你不會是想完全讓我去管酒吧?我對出方案什麼的也不在行。”我說道。
“我沒時間,你那個叫陳琰的朋友估計也沒時間,你覺得他回來後會有時間嗎?我聽說他很喜歡草原。你正好在古城有荒原·甜,多一個荒原酒屋沒什麼問題吧?”謝亞敏說道。
“可是......”
“利潤的一半!”謝亞敏說道。
“我能再想想嗎?”
要說我沒動心是不可能的,最早陳琰給我分析過小酒吧的盈利能力,荒原酒吧賺錢的多少,我已經大概有個概念了。已經明白,如果經營的好,酒吧的利潤會比飯館高很多。
“這樣,不要你做決定,你給出謀劃策,經常去酒吧看看經營狀況,然後只拿固定工資,就算我請了一個職業經理。”謝亞敏說。
不得不承認謝亞敏的觀察力不錯,我看中荒原酒吧的未來,但我不想承擔責任,特別是道義上的責任,畢竟酒吧不是我投資的,而且四川來的老闆娘能放棄酒吧回四川去,足以說明荒原酒吧現在的盈利情況一般。
“那就先定個大的調調吧,大風格出來了就好考慮了。”我說道。
“行,李哥,你先搞,等回頭需要怎麼改、要花多少錢我聽你的,我可沒時間去考慮那麼多事情。”謝亞敏說道。
和謝亞敏分開後我走路回家,略微有點遠,經過恆昌花園、南湖和東湖,因為天已經熱了,夜裡的路上已經是車水馬龍。
我思考著荒原酒吧如何改變,改居酒屋的確是個很不錯的主意,很接地氣。單純的賣酒和飲料再請一個駐唱的模式被證明很一般,同質化、不具備個性的東西的確難以給人很深的印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