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民族兄弟他們喜歡喝酒,但他們喝酒和我們不一樣,我們要有氣氛有環境、有下酒菜,每個人有自己的酒杯。他們喜歡直接喝,花生米都不用吃,人再多都只用一個杯子,我們叫這種喝法為‘轉酒’,酒杯到誰手裡誰就喝一杯,喝完傳給下一個人,輪流喝。有的時候因為酒比較貴,他們就會買瓶飲料,比如用康師傅的紅茶或綠茶兌白酒喝。一瓶酒、一個杯子,幾個人輪流喝,邊聊天邊喝,大家喝的量都差不多,酒量不好的就先醉了,剩下的人還會接著喝,直到沒錢了或者都醉了。”店老闆說。
“不過他們喝的都是低檔酒,最便宜的那種,幾塊錢或十幾塊錢一瓶的白酒,便宜的洋酒也喝,但啤酒基本不在這裡喝。”店老闆補充道。
“他們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嗎?”陳琰問。
“反正人晚上人多點,白天也有,白天一個人來,買一小瓶站著喝完就走的人比較多,你們注意沒,我這小店菸酒是擺在主要位置上的。我這房間的人剛走,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關門一般都有人在喝。他們快的幾分鐘可以喝一瓶酒喝完就走,慢的一瓶酒可以喝幾個小時。”店老闆說。
“真是開了眼界了,謝謝老闆了,我們走了!”陳琰道謝後我們就離開了。
“怎麼,你不會是想開發這些客戶吧?”我奇怪他問這些的原因。
“這些人不行,消費水平太低,而且是往醉裡喝的,我主要是想了解了解這邊的喝酒習慣,看看酒文化是啥樣,既然天天都有喝醉或酗酒的人,就說明外面傳說這裡的人不喝酒是假的,這樣我就有辦法開發中高階的客戶,你想啊,有點身份地位的人肯定不會在這樣的小商店裡喝酒!他們要找到一個喝酒的地方。”陳琰很快給我分析。
“就不能和內地一樣,在吃飯的地方喝酒或在自己家裡喝酒,非要去酒吧高消費?”我問陳琰。
我覺得他分析的有點道理,但有些牽強。我之前也是聽說這裡的人不喝酒,但是現在看來,他們不但喝酒,還比較普遍,而且還有人酗酒,看來很多傳說都有誤會的成分在裡面。
我們各自回家一夜無事,第二天一早,我們去接了陳琰一起去遊覽了香妃墓,遊覽完香妃墓還早,我們就開車到了東巴扎。
東巴扎規模很大,不同方向都有好幾個可以進入的門。土曼河這邊沒法停車,我就把車停到了艾孜熱特路的停車場,這樣要過了馬路才能進入東巴扎。
陳琰是第一次見這樣的情景,他顯得比我興奮,一路小跑著就過馬路去了趕在綠燈閃爍時過了馬路,留我和華雯再等紅燈。
我給華雯說了昨晚的情況,華雯開玩笑的說千萬不能把我們認識的女孩子帶著和陳琰一起,這傢伙可能真的比較討女孩子喜歡。
東巴扎果真是當地人最喜歡的集貿市場,人頭攢動,生活和工農業所需的全部商品幾乎都有。
一個老闆對我說:“我們這裡,沒有買不到的,只有你沒見過的,想要什麼都有,現在沒有,你只要能說出來我們就能找到,就能賣給你。我們維吾爾族天生就是做生意的。”
我沒有看紀念品,而是買了點乾果,現場打包後委託攤點老闆給快遞到上海,我給建國和大毛各寄了點特產。
陳琰買了點葡萄乾和核桃,他說他自己吃,華雯則什麼都沒買,但她看的很仔細,還不時的用維吾爾語和攤主聊天,為此她收穫了一些攤主給的小禮物。
“你覺得這裡最特色的商品是什麼?”華雯邊走邊問我。
“沒感覺啊,我來之前想的這裡應該是金碧輝煌,可能還有吹著笛子耍蛇的。沒有啊,就是一個大的市場,除了小商品外,工藝品比較新奇,但是我期待的有特色的手工藝製品還是少了點。”我想了想,這兒的商品雖然多,但是如果排除‘義烏’產的商品,那麼就只有乾果和手工藝品了。
“製作越精良的手工藝品越不像是本地的,更像義烏的!”陳琰也談了他的看法,他拿手機在淘寶上搜尋了一下,果真搜尋出一些完全相同的工藝品。
就是說,有部分號稱是本地手工藝品的商品其實是義烏的工業產品線商品。
喜歡荒原紅城請大家收藏:()荒原紅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