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哈薩克恰好有兩個省——西哈薩克州和阿特勞州橫跨烏拉爾河,所以哈薩克和土耳其、俄羅斯一樣,都是在亞洲和歐洲都有國土的國家。不過或許是因為大部分國土都在亞洲的緣故,蘇聯解體之後,他們就自動加入了亞足聯。
不過對於一個在亞足聯毫無根基的國家,哈薩克在亞足聯朝中無人,所以常受欺負。本來他們以為憑藉他們的勝利,在亞洲足壇不說橫著走,最起碼世界盃出線不成問題——當初之所以沒有選擇歐足聯,恐怕就是覺得去歐足聯想要打世界盃太難。沒想到在亞洲區,他們也連續兩屆世界盃沒有獲得出線資格。
同時他們和亞足聯也矛盾重重。畢竟亞足聯長期被西亞足球把持,近五十年的亞足聯主席都是西亞土豪們的代理人,中間只有中國的張吉龍出任過兩年主席,還只是代理的。
矛盾的導火索是1995年的亞俱杯,沙烏地阿拉伯某俱樂部以天氣太冷為由,拒絕去哈薩克打比賽。按理說這種情況下應該處罰沙烏地阿拉伯俱樂部,但西亞足球控制的亞足聯不僅沒有處罰拒絕參賽的沙烏地阿拉伯球隊,反而還判這場比賽雙方打成0:0平。
這件事情導致哈薩克國內非常不滿,後來就退出亞足聯。
至於加入歐足聯,對於哈薩克足球來說,同屬蘇聯系的俄羅斯足協會給他們提供支援和幫助之外,歐足聯給的扶持力度和補貼也和亞足聯不同。此外經常和歐洲強隊在一起交手,對於哈薩克足球的水平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於是哈薩克從2002年開始,就加入了歐足聯大家庭。
只不過雖然加入歐足聯這麼久了,但歐冠他們卻還是第一次參加。
因為之前哈薩克的球隊實力都太弱了,連資格賽都闖不過。
這一次,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的代表隊阿斯塔納在資格賽中先是淘汰了斯洛維尼亞的冠軍球隊馬裡博爾,隨後淘汰芬蘭冠軍赫爾辛基,殺入附加賽。在附加賽中他們的對手是上賽季還打了歐冠正賽的塞普勒斯的聯賽冠軍希臘人競技。
最終阿斯塔納以2:1的總比分淘汰了對手,殺入歐冠正賽。創造了哈薩克足球的歷史。
這支球隊也將是馬德里競技在歐冠小組賽中的對手。
阿斯塔納距離馬德里有五千七百多公里的路程,坐飛機都需要飛上七個小時,這對位於歐洲西端的馬德里競技來說,可是巨大的考驗。
這可能也是歐冠中距離最遠的客場之旅了——除非位於俄羅斯最東邊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的職業球隊也打進了歐冠……但那不太可能,那支球隊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
考慮到這麼遠的客場之旅,對於馬德里競技來說,就算對手實力很弱,恐怕比賽也不不好打。
而且除了距離之外,天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因為根據賽程,馬德里競技客場挑戰阿斯塔納是在十一月三日,那個時候的哈薩克首都已經步入寒冬了。而阿斯塔納可是世界上第二愣的首都城市,僅次於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在冬季,最低氣溫可到零下四十度。
就算十一月三日還不算是深冬,到不了零下四十度,但零下一二十度也會對馬德里競技帶來很大的麻煩……
好在現在馬德里競技並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只需要考慮和巴塞羅那的比賽就行了。
或許巴塞羅那和五千七百多公里外的那個客場比起來,都要可愛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