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旗與黑旗的同時出現,讓兩界的邊境百姓有幾分不知所措。
緊接著,在天界方向的視野盡頭,近百位披甲帶刀的天兵,分成兩列,步伐整齊劃一地向昭告臺來,還邊走邊將邊境百姓擋至兩旁,從而讓中間空出一條大道出來。
另一邊的魔界,亦是如此。
兩列天兵與兩列魔兵,皆面對面站立,並神情嚴肅莊重,似乎是在迎接某位大人物的到來。
正當眾人疑惑的時候,赤旗與黑旗終於露出了原貌。
赤旗上寫的是一個“天”字,而黑旗上則寫著一個“魔”字。
是天旗與魔旗。
旗幟無論在何處都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旗幟的顏色與上面的字,更是代表了地位的高低。
天界的百姓十分清楚,敢將“天”字寫在旗幟上,並且敢如此招搖地舉著,那必定只有可能是天都裡的大人物了,而且還是身份不一般的大人物。
魔界的百姓也明白旗幟所代表的含意,只不過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這旗幟上竟明晃晃地寫著一個“魔”字,要知道這一個“魔”字可就代表了整個魔界。
在魔界子民的傳統觀念裡,唯有當初的魔界締造者、隕落於百萬年前的魔主,才有資格代表整個魔界,哪怕是已經成名三萬餘年的魔尊玹明,至今也不敢越這個界。
而如今寫著“魔”字的旗幟正隨風飄揚於空中,迎風招展,好不威風。
敢有這個膽量越界的,恐怕只有如今坐鎮於南山之巔上面的那位了。
上空飄揚的是旗幟,下方則是浩浩蕩蕩的隊伍。
赤旗的下方,是一輛華麗大氣的宮車,宮車頂部的四角是四隻栩栩如生的玉鳳凰,華蓋的頂部則站著一隻昂首挺胸的玉麒麟,車窗和車門上掛著的則是用上成的翡翠製作而成的珠玉簾子。
應龍、赤龍、璟龍,三龍同拉一輛宮車,足矣看得出這裡頭坐著的主人的身份與地位,是多麼的顯赫與高貴。
以三龍同拉的宮車為中心,天旗的下方還有十幾位天界的皇子,天道十二官的十二位宮主,數十位星君,同時後面還跟著大小天神上百位。
其人數之多,其氣勢之壯,都是這些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邊境地區的天界百姓,從未見過的大場面。
對面面對天界隊伍的氣勢如虹,魔界這邊似乎也不甘落後。
對面天界用的是宮車,而魔界用的卻是步輦。
純黑色的步輦之上,坐著一位身著玄色服飾,樣貌十分出挑的男子。
男子的雙手純白如玉,俊美的容顏在玄服的襯託之下,生出了一股陰鬱美,男子膠好的面容讓他看上去又多幾分女子才特有的秀氣與靈動。
似乎“出水芙蓉”這個成語用在他的身上,一點也不顯得突兀。
哪怕步輦上的男子正在閉目養神,但他周身的氣息依舊令生人卻步,男子眉宇之間所透露出的威壓,仍然讓人不敢直視。
更何況,如今魔界的全部二十四位魔尊,都站男子的步輦周圍,同時後面還跟著魔君、魔王等各路大大小小的勢力上百名。
魔界百姓見此陣仗,更是被嚇得低下了頭,不敢夠直視男子的面容多一會兒,生怕被以大逆不道之名拉去砍了。
看著對面的陣仗,哪怕是見過不少大場面的青玄世帝,也忍不住面露驚愕,那就更別提兩界邊境百姓和各界派來的暗探了。
青玄世帝內心很清楚,天魔兩界的和平之勢已經不可阻擋,如果他在此刻繼續作妖,破壞兩界關系,不僅難以從中獲利,甚至還會招來天帝進一步的煩感。
既然如此,那他也就只好暫避鋒芒,靜得時機了。
雖然不能太過作妖了,但怎麼樣也得給魔界來一個下馬威才行,同時也向兩界的邊境百姓昭示一下天界的強大。
正好天帝將安排“和平盟會”的佈置的任務,交給了青玄世帝完成,於是乎他便想到了一個絕佳的方案:
讓應、赤、璟三大龍族各派出一龍,一同去拉天帝的宮車,同時大大小小上百位天神跟在後面。
他就不信這麼大的場面,還鎮不住邊境那群大字不識一個山野土包子?
並且青玄世帝還堅信,如此龐大的陣仗,定然能在氣勢上壓魔界一頭。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很骨感。
當天界陣仗出現在邊境線上的時候,一時之間的確鎮得兩界的邊境百姓說不出話來,可當魔界陣仗出來的時候,連那些個見過不少大場面的暗探,也一同沉默了。
倒也不是說魔界的陣仗有多大,在跟隨的大人物數量方面,兩界不過半斤對八兩。
真正讓眾人驚得說不出話的是雙方核心人物的座駕。
按理說,在座駕方面應是天界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