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衛麟煊之所以把這三個劇本都發給陸衡,自然是因為這三個劇本各有各的優點。出於經紀人的職業操守,從公事公辦的角度出發,這麼做沒毛病。
可是從私人的角度考慮,衛麟煊當然還是有自己的傾向性。
他最先排除的就是那部歷史題材的《四面楚歌》。
“……從投資成本上講,這部電影是三個劇本里面投資最高的。當然導演的野心也是最大的。這一點從他那滿篇莎士比亞的臺詞風就能看出來。想要以莎翁歌劇的形式重新演繹華夏曆史,讓西方人也能讀懂華夏曆史。我覺得他這個出發點倒是蠻別出心裁的,如果成功的話必定能塑造出一部經典。但是這麼做的風險之處也在於太過劍走偏鋒,一旦國內觀眾和國外觀眾都不接受的話,那就成了不倫不類了……”
按照衛麟煊的說法,陸衡如果參演《四面楚歌》,不管這部電影成功與否,華夏帝娛都能針對這一點給陸衡營銷出一個“致力於將華夏元素推上國際大螢幕”的演藝先鋒的形象。通俗點講就是賣人設,而且衛麟煊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這部電影的質量還算過得去,透過他的營銷策劃,必定能讓這部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大賺特賺,確保從票房和演員形象兩方面來幫助陸衡,鞏固他在圈內的超一線地位。
壞處就是電影的口碑不敢保證╮(╯_╰)╭
然後衛麟煊又開始評價第三部電影《驚城之戀》,非常耿直的表示:“題材很新穎的一部電影。這個劇本就是在咱們華夏帝娛的編劇組跟文學網聯手打造出來的作品競賽上脫穎而出的。我覺得男主角的人設也還蠻不錯的,好好拍一下,興許能打造出一個以小博大的票房經典。最主要是透過這部電影,還能給你鞏固一下你在青少年影迷中的人氣跟影響力。”
衛麟煊的想法特別直接,他之所以提議陸衡參演《驚城之戀》,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圈粉。
在衛麟煊看來,如今陸衡是要獎項有獎項,要票房有票房,要國民普及度有國民普及度,有關於一個演員的三大硬體要求都已達標,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還沒演過一個足夠“招蘇”的言情男主
。
說起來也挺悲催的,陸衡十四歲出道,扮演的角色屈指可數,而且在形象上都基本偏離了偶像男主的定義。雖然從演員的前途事業上考慮,陸衡碰到的機遇之可貴簡直羨煞了圈內人的眼睛。
可是如果一個人打出道頭幾年都沒能留下過什麼經典的言情男主形象,衛麟煊非常擔心,生怕幾年之後大家談論起陸衡這個演員,都會毫無爭議地確定陸衡是演技派,從而忽略了他的顏值。
衛麟煊一本正經地擔憂聽在陸衡的耳中,簡直就是滿嘴的胡說八道跑火車。
他莞爾一笑,搖頭說道:“這麼說來,為了我的顏值考慮,我應該接下這部《驚城之戀》?”
電話另一邊的衛麟煊話鋒一轉,又笑道:“《黃金兩百萬》的劇本是袁導親自送到我手上的。這部電影將是袁導今年的賀歲片。袁導還特別跟我提起,想要找時間約你出來聚一聚,聊一聊劇本的事情。”
衛麟煊說到這裡,輕佻的態度微微一沉,開口說道:“袁導在國內的影響力就不用我說了。俞春生這個角色也很有突破,至少在此之前,你還沒演過這種主旋律電影的非主流英雄。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機會。”
頓了頓,衛麟煊又說道:“最近幾年,你接拍的電影要麼是香城與大陸的合資片,要麼是華夏與好萊塢合資的電影。合作過的演員也大多是香城演員。這部《黃金兩百萬》則是大陸獨資拍攝,主要陣容全部都是咱們大陸的影帝影后老戲骨。我覺得你如果接下這部電影,在合作的過程中,也是一個拓展人脈的好機會。”
華夏自古至今都是人情大過天。在人情社會混飯吃,人脈有些時候比其他硬體更重要。這一點不用衛麟煊多言置喙,打上輩子過來的陸衡一清二楚。
只是沒想到衛麟煊這麼小的年紀,居然也能把這些方方面面考慮的這麼周到。
陸衡心下一暖,忍不住說道:“那就聽你的,接拍《黃金兩百萬》好了。”
衛麟煊的耳朵微微一癢,傻兮兮地笑道:“也可以兩部電影一起接。反正《驚城之戀》是咱們公司自己投資拍攝的,什麼時候開機我們自己說的算。”
《黃金兩百萬》的拍攝檔期是四個月,四月份開機的話八月份就能殺青。到時候再進組《驚城之戀》,拍完了正好可以趕明年情人節的檔期。
到時候陸衡就有《花與劍》、《黃金兩百萬》和《驚城之戀》這三部電影上映。所以明年對於陸衡來說,絕對是至關重要的爆發之年。如果運作得當,把人直接捧上神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
衛麟煊在工作上向來都以算無遺策著稱,事關陸衡的前程事業,他當然更要“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