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34章 入主東宮第三十四天:
沈裡不信,沈裡決定親自求證。
他朝聞時頌伸出了手,要求親眼看看太後都在信裡寫了什麼。
聞時頌真的很想問問眼前沈家的小矮子,你到底有沒有意識到我才是當朝太子?這就是你和太子說話的態度?
然後,這位太子殿下就直接把信拍在了沈裡單薄的手掌上,隔著一張薄薄的紙,都彷彿能夠感受到對面手心的熱度。沈裡從小到大都給人一種氣血好像很旺盛的生機感,不管是性格上還是身體上。聞時頌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毛病,只這麼隔著稍微觸碰了一下,他都像是被燙到了一般,以極快的速度抽回了手。
並表示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如果沈裡看不懂信上的內容,他是不會再幫他翻譯的。
沈裡在心裡沖太子翻了個白眼,他是以為他的文化水平有多低?這些天他一直在努力看鼓詞和話本,不只是為了打發時間,也是為了鍛煉自己閱讀繁體字的能力好嗎?他已經不是過去他的了,現在的他……
確實還是有點看不懂太後的字。
沈小郎君瞳孔地震,不敢置信的翻看著信箋上依裡歪斜、不勝筆力的斷字,然後才意識到看太後家書的難點不在於他認不認字,而在於得病的太後能寫出一筆怎麼樣的字。
太後這個頭疾,在沈裡看來說白了就是阿爾茲海默症,她不是一直稀裡糊塗,偶爾也有頭腦清醒的時候。這些信應該就是在她有限的清醒認知裡斷斷續續寫就的,至少是在她以為自己是清醒的前提下,所以經常會出現語句混亂或者後一句接不上前一句的跳躍內容。
沈裡覺得自己這不是在看信,更像是在做完形填空。
而根據信中的前後意思,沈裡多多少少還是拼湊出了太後信中要表達的重點的。
首先就是太後在清醒的時候,是知道清河公主殺夫案的,這也是她這次會犯頭疾並昏過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所有人之前就已經知道的資訊。
太後想救自己的女兒嗎?
毫無疑問地,沒有任何一個深愛孩子的母親,可以在這種時候還能幫理不幫親的保持理智,坐視自己的女兒去死,太後也並不是什麼聖人。
只是她也深知自己如今的情況,不管是從身體的角度考慮,還是從實際掌權的情況來看,她都不足以救出她身陷囹圄的女兒。但太後並沒有打算就此放棄,她在時斷時續地清醒中做了一些準備,好比從自己皇帝兒子僅剩的親情上入手,亦或者其他一些什麼,總之,現在那些準備已經沒用了。
但無論如何,她都十分感謝太子和沈裡在這件事裡的出力。
然後就是很長一段沈裡看不懂的內容了,太後寫的甚至都不知道該不該算作字。沈裡能力實在有限,再怎麼看圖說話,也猜不下去。
聞時頌卻在這個時候插了話:“那是女書。”
是一種只在一些地區、沒有讀過書的女子之間流傳的特殊字型,太後出身寒門,準確地說是出身鄉野,小時候家裡窮,根本沒有機會送孩子去讀書識字,但她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開闢了一條全新的人生。只能說太後能當上太後,這一生也是非常傳奇的。
沒讀過書的太後努力掌握了女書,後來又在入宮之後接觸到了真正的文字。
這兩種字她總能切換自如。
直至她在徹底病糊塗之後,大腦開始出現錯構,才出現了這種女書與漢字混用的情況。沈裡不要說看了,他以前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種特殊的字型存在。
“我能看得懂。”聞時頌再次開口,就像他無師自通了角色面板上的簡體字,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文字對於聞時頌來說都沒什麼難度,只在於他想不想學而已。
沈裡才懶得搭理這個顯眼包,只硬著頭皮看了下去。
跳過中間看不到的女書,墨色深淺不一的筆跡很快進入了下一階段,也許是好幾天之後,太後繼續著自己之前的內容寫了下去。
她說她很感謝沈裡,而作為對沈裡的感謝,她準備了一些東西。
老太後退居幕後多年,能夠幫到沈裡的地方其實並不多,除了過年會以壓歲錢的名義賜下的金銀田産外,她能給予沈裡最大的助力,便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也就是說,她給沈裡請了最好的老師,準備了最多的助力,並承諾在自己生前會盡己所能的為沈裡撐腰。
如果沈裡這樣都不能成才,那太後也沒有辦法了。
然後又是一段看不懂的內容。
最後,太後有點開始重複自己的話,她說她已經和皇帝打過招呼了,拜託了當年教過她和皇後的老師重新出山,來教沈裡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