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的蜀城變化很大。
原本在街頭巷尾無所事事的流民們,如今除了城中各大富商巨賈集體施粥的時辰,其它時間大多都見不著蹤跡。
先前對流民們意見很大的百姓們,這會兒卻是極為熱情的幫忙跑前跑後,又是替流民們搭帳篷,又是替生病的流民熬藥,亦或者幫著煮粥分粥。
本來雜亂無序的蜀城,如今卻是一副團結友愛、欣欣向榮之態。
而這一切突如其來的改變,還得從不久前縣令著人頒發的幾條告示開始說起。
之前隨著城中的流民越來越多,百姓們的心態也從最開始的同情,變成了後來的不堪其擾。
只因為流民想要活著,那就得有吃有睡,可偏偏最上面那位壓根兒就不管流民的死活,只一味的讓人不許逃走不準離開家鄉,所以自然是也沒有半點接濟流民的對策。
而蜀城城主便是想要救助這些流民,偏偏城中的富商不願配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人之力到底是有心無力。
即便是城主府門口天天贈粥,可吃不飽也搶不到粥的流民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候甚至還有流民會為了那一碗粥打得頭破血流。
以至於後來某些流民為了吃飽肚子,就跑到城中的百姓家裡去偷去搶,真正是一顆耗子屎壞了一鍋湯。
從而導致了百姓們對這些流民都沒了好印象,覺得他們都是土匪、強盜、小偷,不值得被同情。
這也是百姓和流民起紛爭的原因,一方覺得流民可惡至極,一方覺得蜀城百姓心如鐵石。
互相都看不順眼,自然事端就多了。
而明月提出的安置流民的辦法,則是讓這些流民都閒不下來,讓他們都找著事情做,也讓他們做的這些事對自己,也對蜀城百姓都有利。
那就是:開荒。
蜀城並不是一座富足的城池,城外的荒山是多得不得了。
將流民們都打發去開墾荒山,再釋出告示表明,流民開墾出來的地都歸屬於流民本身,不過他們可以將地以七折的價賣給城中百姓,亦是可以留下來自己種植。
只要開墾出告示上要求的土地量後,流民還可以在蜀城重新落下戶籍,從而擺脫流民的身份。
要知道這時候買賣土地有著非常嚴苛的律法,畢竟一塊地可傳幾輩,真正的沃土不僅價格高,還甚少有人願意出售。
現在有那麼多的流民開荒,可不愁沒人賣地了,這讓城中百姓們都恨不得流民再多些,再多些才好。
便是城裡那些富商巨賈們,也都指望著流民們開荒,將來能多盤些地呢!
這也就導致城主那邊提出讓富商們捐銀贈粥,會在城中記錄下名冊將來立碑時,富商們那叫一個配合啊,個個都沒說一句捨不得。
沒過幾日,城中的氣氛就好了起來。
流民在百姓們的眼中,一下子就成了香餑餑了。
既解決了流民的問題,又替蜀城增加了數萬的人口,甚至還推動了蜀城的繁榮,一石數鳥。
“宋先生大喜,大喜啊,城主邀你進城主府共赴晚宴。”縣衙後院,縣令笑容滿面地從外推開門走了進來。
正在翻著宋吳兩國地圖的明月,臉上亦是染上了笑意,帶著幾分感激地行了一禮,道:“還要多謝大人替宋某引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