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九皇子的風頭太好,禮部尚書鍾大人滿意地點了點頭。
就算暫且立不了太子,聖上也應當看得出來,九皇子在朝中有多少擁護者。
除了這個插曲,朝會進行得還算順利。
朝會結束後,各官衙封筆、整理卷宗,一年的工作算是到此結束。
顧玉在文翰司收拾東西,冷著的一張臉,不論旁人說什麼也軟和不下來。
眾人都知道,六皇子支持者們在朝中被五皇子和九皇子的人打壓得連話都說不完整。
更別說昭貴妃初有孕,朝臣就急吼吼立太子。
從哪方面看,都對顧玉不利,她的冷意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釋。
直到聖上傳她到勤政殿,她才鬆緩了一番臉上的表情。
聖上道:“顧愛卿,立太子一事,你怎麼看?”
聖上問話單刀直入,顧玉也直言不諱:“聖上正值壯年,福澤綿長,過早立太子,弊大於利。”
聖上和那些文翰學士一樣,想到了勢弱的六皇子,也想到了懷孕的昭貴妃,對顧玉說這話沒有分毫意外。
不過再多的猜疑,還是被顧玉那聲“正值壯年”壓倒。
聖上道:“為何這麼說?”
顧玉道:“一來,早立太子,眾見冊寶有屬,則群臣異心,各派傾軋,紛爭更甚。”
“二來,聖上日理萬機,事無鉅細。若立太子,必要入朝參政修煉,國之大事,若非聖上躬親總攬,則易導致權柄下移。”
“三來,聖上心懷天下,絕非貪圖一時享樂,而不顧國計重輕的君王,幾位皇子尚且年幼,立太子為國之大事,不急於一時。”
簡單來說,第一立太子不會阻止紛爭,反而會加劇。
第二,立太子會讓聖上的權利被太子的人架空。
第三,聖上是勤勉的明君,並不需要太子分憂。
聖上轉動著手裡的十八子,對顧玉道:“你說得不錯。”
顧玉道:“臣都是肺腑之言。”
是肺腑之言,還是顧玉的私心,聖上無心深究。
但這三條理由還是讓聖上堅定了不能早立太子的念頭。
聖上道:“你先回去吧。”
顧玉道:“臣告退。”
顧玉心不在焉地回到了鎮國公府,顧玉看到老夫人院子裡的侍女抱著一匹軟棉布經過。
那個侍女對顧玉請了安,顧玉看著那匹布料,道:“這是做什麼的?”
侍女一臉喜氣道:“回小公爺,這是老夫人用來做嬰兒襁褓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