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眼含熱淚,猛然回頭,那面顧家軍旗正掛在父親的靈位之上。
赤紅、猙獰。
顧玉透過那隻眼,似乎看到無數亡靈叫囂著,掙扎著,痛苦著。
老夫人繼續道:“沒有人相信真相會是如此,紹無極從落日關回來後,被封太尉,天下兵馬盡歸他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野上下皆是歌功頌德。
你父親一死,顧家的衰落變成了定局,我們知道真相,也無法討回公道。沒有實力的復仇,是在飛蛾撲火。玉兒,你不僅是鎮國公,你更是顧家的爵主。
顧家有出息的兒郎,都跟隨你父親出征,死在了落日關。這血海深仇,不僅是替你父親報的,還是替無數顧家軍報的。”
冷流能感覺到懷裡的顧玉在發抖,他握上顧玉冰涼的手,企圖給她一點兒支撐。
顧玉的腦子裡一邊空白,她接受的資訊太多了。
這顛覆了她過往所有的認知。
她行走在外,與人年齡稍大的前輩接觸,自報家門後,往往會被說一聲:“顧玉,你是顧鈞益的兒子?”
她籍籍無名時,旁人說的說:“毫無爾父威嚴之風。”
而她立功之後,別人誇的是:“顧鈞益後繼有望了。”
由此可見老鎮國公顧鈞益在天下人心中地位之高崇。
而父親,也是她想要企及,又難以企及的高度。
那個她雖未見過面,一直引以為傲的父親,被她當成標杆的父親。
那個在青史中,為國捐軀,以身殉國的父親。
那個在百姓口中,威風赫赫,戰無不勝的父親。
居然落得這個下場。
顧家二十萬鐵血兵馬,分守各處。
其中八萬精銳跟隨鎮國公顧鈞益戍守落日關。
七萬餘顧家軍在等不到援兵的日子裡,與西戎人的廝殺中喪命。
活下來的八千餘人死在了紹無極所帶的援軍手裡。
他們一死,就沒人知道苦守四個月,等不到援軍的真相了。
顧鈞益一死,剩下的十二萬顧家軍群龍無首,被聖上交到了殺害顧家軍、殺害顧鈞益的紹無極手中。
為他所用,被他驅使。
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他們仍會在聽到鎮國公這個名字時感到懷念。
可是短暫的懷念過後,他們又會想起,他們已經不是顧家軍了。
他們不知道真相,也不能知道真相。
在顧家復興之前,貿然知道真相,替顧家軍申冤,只有死路一條。
紹無極的勢力如日中天,聖上的寵信讓他無論做什麼事,都會被輕拿輕放。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