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從京都教坊來到江南極樂樓?”
景雙喃喃重複了這句話。
“三皇叔就不奇怪,為什麼剛剛我的人劫道時,芳貴太妃沒有反抗嗎?”
安親王如墜冰窟。
剛剛水鬼們從水下跳出來,魚雷炸出朵朵水花,芳貴太妃在船上面色平靜。
他以為是顧玉搞的鬼,跳下水後拼命拽著芳貴太妃,讓她配合自己遊向安全的地方。
可是芳貴太妃卻撥開他的手,遊往水鬼的方向,任由她們劫持。
他不明所以,心急如焚,放棄獨自遊向安全的地方,為了救芳貴太妃,在水下與水鬼們打鬥起來。
這才受了重傷,被擒到此處。
而他娘芳貴太妃,上岸後一言不發,任由水鬼們將她劫持,臉上依舊如菩薩低眉般平靜。
彷彿料到了這一切。
安親王胸口發悶,是芳貴太妃把景雙從京都接到江南的,又把景雙安排到極樂樓。
原來他向來喜靜的娘,一改常態要定居錦宜別墅,是為了能更方便見到景雙。
聽戲只是藉口,找景雙給她唱戲才是目的。
“為什麼?”安親王喃喃問道。
為什麼景雙還活著的訊息,他娘沒告訴他?還一聲不響把景雙安置在極樂樓。
可不用景雙回答,他也明白。
因為他娘知道,他重情義,也知道他一直在蟄伏,伺機謀反。
他娘怕他知道景雙的存在後,夾在自己孩子和景雙之間左右為難。
先帝生了九子,長大後為了皇位爭得不像樣,唯有他和太子哥哥感情十年如一日的深厚。
只因他娘芳貴太妃,是太子生母敬德皇后的婢女。
當時宮裡所有人都在明嘲暗諷芳貴太妃是背主上位,無人知道,是敬德皇后與芳貴太妃共同商議的,讓芳貴太妃幫忙籠絡聖心。
一主一僕,一個有權無寵,一個有寵無權。
看似針鋒相對,實則是彼此互補。
敬德皇后死得早,留下年幼的太子,被芳貴太妃細心教養。
安親王閉上眼睛,不想在晚輩面前流露出傷感。
知子莫若母,他娘已經料到自己見到景雙後,會糾結,會痛苦,會搖擺不定。
所以一直瞞著他景雙的存在。
芳貴太妃對他的諄諄教導還在耳邊。
“滿宮皇子誰都可以爭那個皇位,唯獨你不能。
咱們娘倆的一切,都是敬德皇后給的,敬德皇后死了,要把恩報在她兒子身上。
太子是嫡長子,是正統,是儲君,你要好好輔佐他,不能生出不該有的念頭。”
這話不知被芳貴太妃說過多少次,安親王早已銘刻於心。
也一直對太子哥哥保持敬重,從未想過跟太子哥哥爭。
可惜,太子是嫡長子,卻不受聖上喜愛,三次廢去太子之位,又三次重立。
每一次都驚心動魄。
像是有一把刀時刻懸在太子哥哥的頭上。
無數人希望那把刀落下來,唯有他,始終站在太子哥哥身邊,祈禱父皇早日駕崩,讓太子哥哥上位。
在聖上聽信奸臣讒言,要第四次廢太子之時。
太子哥哥再也忍不了這種慢刀子鈍肉的折磨,發動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