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滿朝文武皆出身世家,勾連縱橫,讓聖上手下無一可用之人。
明明是舉賢才的策論,她從中聞到了肅殺感。
在21世紀的華國曆史上,每當皇權集中,勢必浮屍萬里。
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賈王史薛四大家族如烈火烹油,可是大廈傾覆,不過一夜之間。
這還是輕的。
明朝初期的胡惟庸案,朱元璋為了皇權集中,前後共誅殺三萬餘人。
現在的大禹朝表面上海晏河清,聖上愛惜羽毛,不會做出第二個“胡惟庸案”,但是賈王史薛的結局必在聖上的計劃之中。
顧家也是世家。
雖然已經衰落,但是為了避免被波及,要好好籌謀。
她要做的,就是在聖上集權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清醒,順勢而為。
若有機會,順勢而上,成為聖上大刀闊斧改革下,主動獻上去的那把刀。
這條路很險,但是能一步登天。
眼下,這些學子是聖上的第一步棋,也是她的第一步棋。
她穿插在學子中央,留意有哪些可用之才。
她的名聲在學子間已經打響了,走到哪裡都有人熱情地打招呼,她沒擺貴族的架子,因此獲得了了無數讚揚。
或真或假,倒也不必細究。
蘇仲甫迎面走來,見到她眼睛明顯一亮。
兩人走到一起,蘇仲甫道:“今日的議題乃是聖上親自出的,真是讓人心生感嘆。”
顧玉一笑:“蘇縣令這是在感嘆生不逢時?”
蘇仲甫道:“怎麼會,我本不是在朝堂上攪動風雲的料,能在江南當好一父母官足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顧玉心裡知道蘇仲甫這腦子不是當大官的料,還是道:“蘇縣令何必妄自菲薄,若沒有蘇縣令的推波助瀾,聖上也沒這麼快下定決心改制科舉。”
蘇仲甫搖搖頭:“都是顧世子的功勞。否則以我匹夫之勇,還不知要釀成什麼大禍。”
顧玉回頭看了眼學子們,他們個個侃侃而談,似乎下一刻就能魚躍龍門。
顧玉道:“蘇縣令,朝堂要變天了,你說,這些學子是幸還是不幸?”
蘇縣令關鍵時候又犯起來迷糊:“科舉改制後,只會更加公平,且明年重開恩科,對他們來說,自然是大幸。”
顧玉勾起嘴角:“蘇縣令說得對。”
只是她能嗅到的肅殺,其他世家會嗅不到嗎?
那些世家真的會讓人聖上培植自己的勢力嗎?
只怕這些學子,會成為聖上和世家博弈的第一批犧牲品。
改制後的第一場恩科,越公平,世家會越警惕,反撲的動作也會越強烈。
希望聖上已經準備好了,不至於讓這些小白鼠剛躍龍門,就被世家踩死在腳下。
一個小吏一臉著急趕來,小聲道:“世子,出事了。”
見蘇仲甫在這兒,那小吏不敢聲張,附在她耳邊道:“鄭源朗死了”
顧玉瞳孔一縮,迅速看向正在學子間講學的鄭大儒。
另一個小吏正往鄭大儒那邊去,她立刻對蘇仲甫道:“蘇縣令,勞您在這裡維持好學子間的秩序,我有些急事要處理,告辭。”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