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學子一路集結了五百餘人,在沿途驛站的護送下安穩入京,吏部的官員將他們接入陽康坊。
現在應該叫做陽康書苑。最開始吏部沒有那麼多錢,就想著先租賃。經過招商,吏部給清談會準備的錢綽綽有餘。
在聖上的授意下,吏部買下整個陽康坊,歸入朝廷,在坊外建起圍牆,由聖上親題“陽康書苑”四字,拓成匾額掛在苑門。
將江南學子安頓好後,吏部張尚書便帶著顧玉進宮覆命。
再次到了勤政殿門口,福海臉上的笑真切不少,小聲跟她道:“奴才就知道顧世子是個有前途的,果然一鳴驚人。”
“還得多謝福海公公替我冒險遞話。”顧玉客氣道。
等了一會兒,聖上就在裡面傳喚她。
張尚書道:“江南學子暴動一事已經探察清楚了。顧世子面嫩,最近常穿上襴衫,混跡學子之間,這件事她更清楚些,不如讓顧世子將事情始末陳與聖上。”
聖上點點頭。
顧玉知道張尚書這是在提拔她,心裡感激。上前一步道:
“這次替名代考的秀才叫朱見春,剛過而立之年。屢試不第後就開了私塾,給鄉下孩子啟蒙,指導童生鄉試。因為他收取束脩極低,甚至還會接濟教窮苦人家的孩子,在通寧縣備受尊敬。”
“去年秋天,朱見春的老母病重,家裡沒有多少積蓄,連給老母買藥的錢也沒了,南望縣的富戶楊老爺找上門來,許諾他頂替自己考試,只要上榜就給他一百兩銀子。還親自把朱見春的老母接回楊家,找大夫治病。”
“朱見春一片孝心,不忍看母親生著重病還在寒窯裡苦熬,便答應下來。”
“秋闈榜單出來後,朱見春前往楊家接回老母,不想楊老爺在路上安排殺手,半路截住人拖到林子裡,意欲殺人滅口。”
“朱見春九死一生逃走。擔心還在楊家的老母,走投無路之際,主動去了衙門自首,現在正被押在通寧縣監牢裡。”
“而楊家派出來的打手回去後想領賞錢,謊稱朱見春已經被他們打死了。楊老爺當即命人把朱見春的老母淹死在自家池塘。等到衙門的人過去,朱老太太早成了一具冰涼的屍體。”
“因為朱見春在通寧縣口碑甚佳,此事一出,才引得學子暴動。罵朱見春者有之,更多的是為其申冤,呼號科舉不公。”
顧玉說完,稍稍抬眼看到聖上面色十分凝重,半晌才聽他道:“有滿是漏洞的科舉,才有滿是蛀蟲的朝堂。”
顧玉跪下道:“聖上,科舉改制刻不容緩。”
聖上點點頭:“你先前說的那些建議不錯,清談會後,跟著吏部一起把具體細節商討出來,朕要好好整治科舉弊病。”
張尚書心裡一喜,看來顧玉蔭封后進吏部是板上釘釘的事。
“卑下遵命。”顧玉低著頭應下來,走入朝堂的第一步,步子還算紮實,她也十分高興。
“你姐姐近日身子不太爽利,你剛好進宮,就去看看她吧。”
聖上想起這茬來,孝憫皇后死後,他對後宮頗為冷淡,但貴妃身居高位,他多多少少還是會關注些的,顧玉在江南學子一事上立了大功,他願意讓顧玉承他這個人情。
“多謝聖上。”顧玉心生憂慮,阿姐身體一向不錯,怎麼會突然病了。
跟著女官到了景秀宮,顧玉進去一看,阿姐滿臉病容,半躺在床上,看到她過來眼睛一亮。
“玉兒,你怎麼來了。”
“我不來,還不知阿姐病成這樣。”
顧玉一臉凝重,半坐在阿姐的床榻上,握住阿姐的手腕把脈。
她女扮男裝行事,有諸多不便,就跟著府裡的冷大夫學了點基礎的醫藥知識,並不精通,但是普通的病症還是瞭解的。
“你們都下去吧。”貴妃對屋子裡的一眾宮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