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理寺卿彭焦在紹無極的恐嚇下連話都不敢說完,一直沉默的王丞相站了出來。
他上前一步道:“紹太尉,聖上允您佩劍入宮,可您怎能恃寵輕狂,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拔劍,這是對朝堂不敬!對聖上不敬!”
紹無極與王丞相一文一武,是大禹朝地位最高的兩個朝臣。
說一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為過,但是王丞相向來矜重,甚少參與朝堂紛爭。
實則是小紛爭他從不放在眼裡。
關鍵時候,他有一錘定音的能耐。
王丞相一大把年紀了,這次直接嗆聲紹太尉,還是惹得朝臣紛紛側目。
一些畏懼紹太尉滲人氣勢的官員,在王丞相說話後,彷彿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消散了不少恐懼。
聖上看著王丞相,手裡轉動的十八子驟然一停。
大禹朝一直有一句話,叫做:天下世家王為甲。
這是說天下世家顯赫,而王家則是世家中的世家,當之無愧的世家第一。
雖說如今世家林立,如君家這般沾上皇族的世家門庭顯赫,但是論底蘊,還是拼不過王家。
甚至可以說,在大禹朝建立之前,王家就已經是名門貴族,門閥豪紳了。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可是王家卻伴隨著大禹朝的皇權更迭,始終屹立不倒。
王丞相不是聖上封的,而是先帝封的。
先帝昏庸荒淫那些年,王丞相也曾力挽狂瀾,在朝堂叱吒風雲。
先帝駕崩後,當今聖上與先帝行事截然不同,勤於政事,兢兢業業,王丞相便收斂鋒芒,專心輔佐。
任誰提起王丞相,都道其知進退,識時務,是個頂聰明之人。
他不會像其他世家一般,為了自己的利益與聖上作對。
聖上看著王丞相蒼白的頭髮,不願讓紹無極與王丞相起衝突,便道:“紹太尉,不得無禮。”
紹無極看了王丞相一眼,還是把重劍收了起來。
王丞相見紹無極收了劍,當即退了回去,不再言語。
彷彿他只是看不慣紹無極輕狂的樣子,前來主持公道的長輩。
既然紹無極收斂了鋒芒,他便功成身退了。
而今日最大的矛盾——這個內衛處是否凌駕於三司之上,王丞相依然沒有插手解決。
聖上卻握著十八子手串,將他叫住,道:“王丞相對內衛處有何見解?”
王丞相又走了出來,道:“聖上英明神武,內衛處成立與否,與三司的關係如何,但憑聖上定奪。”
這和稀泥的話又讓朝臣心慌起來。
畢竟現在能阻攔聖上想法的,只有王丞相了。
可王丞相卻在關鍵時候讓步。
聖上點點頭,似乎對王丞相的表現很滿意,道:“三司審案,過程漫長,便如同徐家之罪,內衛處已經夠雷霆之速了,依然讓徐濟攜徐家家產逃遁。若是再經三司,怕是徐家所有人都跑了個乾淨,證據也早被掩蓋。內衛處不得不立,只為處理急事。”
還是那番話。
可什麼事才算急事?
若與三司審案產生衝突了該怎麼辦?
聖上和紹太尉都沒能給出一個答案。
若是這樣稀裡糊塗讓其成立,以後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他們在上朝前已經互通了訊息,決不能放任聖上一步步把矛頭對向世家。
聖上話音落下許久,也不見有人吱聲。
無聲的抗拒在朝堂上蔓延,氣氛凝重起來。
聖上握著十八子的手青筋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