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如同涼水潑進了油鍋,炸得人頭腦發矇。
剛剛還不停哭喊叫囂的汪御史都愣住了,女帝更是直接從鳳座上站了起來。
景君澤站在她身後,看著顧玉筆直跪下的背影,腦子一片空白。
他不知道為何顧玉要說出這樣的話,明明昨晚他們還相擁入眠,明明這件事還有許多妥當的處理方法。
顧玉卻選擇走向如此決絕的路。
顧玉背對著他,他連顧玉的臉都看不到,更猜不出顧玉現在的想法。
景君澤不由想到顧玉的狠心,為達目的誓不罷休,難道她又一次要放棄他了嗎?
終身不嫁這種話,她怎麼可以輕易說出口。
顧玉分明知道,他一直期待著他們二人成親,一直期待著二人光明正大在一起,一直期待有個正經的名分。
景君澤臉色難看至極,緊握的雙拳上面青筋暴起,眼中暗含悲痛。
他還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顧玉眼中,他們之間的愛情永遠排在許多東西后面。
仇恨,親情,事業...
這個認知讓景君澤心如刀絞,也明白了冷流當初被顧玉“請”出顧府的感受。
顧玉跪在地上,脊背挺直,臉上無喜無悲。
女帝露出一個很牽強的笑意:“顧愛卿是被汪御史氣糊塗了。”
顧玉道:“臣沒有糊塗。”
汪御史大聲喊道:“顧丞相與太子之事人人皆知,你終身不嫁,就能改變帝相親近的事實嗎?”
改變不了,但是這層窗戶紙捅不捅破十分關鍵。
首先,太子妃是皇權的附庸,丞相是皇權的制約者,二者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汪御史的擔憂也是許多人的擔憂,若帝相一家,皇權則再無制約。
汪御史所說,中庸之道淪為虛妄,百官諫言成一紙空談或許過激,但不可否認,長此以往,會令朝廷阿諛奉承之輩頻出,剛直果敢之人噤聲。
女帝已經坐在高臺,雙眼雙耳被百官矇蔽,顧玉不能因為一個太子妃身份,成為第二個。
汪御史會是提出這點的第一人,卻絕對不是最後一個人。
顧玉深知世人對女子的苛刻,只要這個擔憂不消除,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向女帝進言。
勸她安分守己,勸她放權歸家,勸她相夫教子。
其次,顧玉雖然知道女帝的心意,對景君澤也十分了解,但她是個極有想法和主見的人。看書喇
未來若是她與女帝和景君澤政見不合,又難以調和,她身為丞相還可以與皇權抗衡一二,身為太子妃,便只有低頭聽令的分。
最後,顧玉並不希望天下人說她走到這一步,都是靠女帝和太子維護,也並不希望別人在提到顧丞相時,再說一句她是太子妃。
也不希望一些想要入朝為官的女子,會因為她的經歷,就覺得嫁個高官權貴,有夫家保駕護航,是為官的捷徑。
既然註定以後會有源源不斷的麻煩產生,那不如從一開始,就把源頭解決掉。
利弊在顧玉腦海中迅速權衡,她也迅速做出理智卻又罔顧人情的選擇。
汪御史還在那裡喊:“還請女帝三思!”
女帝忽然厲聲道:“下去!”
神鷹衛連忙拖著汪御史走了出去,然而眾人心裡都明白,這聲“下去”,更多的是想讓顧玉閉嘴。
女帝很少有這般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不免讓群臣惴惴不安。
景君澤站在原地,面色陰沉,細看還會發現他眼底滿是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