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六年時光逝去。
這六年裡,時局安穩,新政頻出,百姓安居樂業。
顧玉帶著三十多人,嘔心瀝血耗時六年年間,終於將大禹律法終於修訂完成,大到皇帝詔令,小到鄉野間納稅的標準,皆有法可依。
每一條更改的法律,都經過切實的實踐,不求盡善盡美,只求方便適用。
厚重的書籍呈上御案那一刻,百官看著這大工程為之一驚。
顧玉淡然一笑:“厲害嗎?”
百官點頭,無一不服。
顧玉道:“用頭髮換的。”
眾人趕緊去看顧玉的頭髮,依然烏黑濃密。
時間並沒有在顧玉臉上留下太多痕跡,現在一身丞相的大紅官府站在那裡,依然滿是風骨。
一些人擔心的“牝雞司晨,外戚干政,國破家亡之象”並未出現,大禹朝反而在女帝和顧玉這對仁君賢相的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呈現盛世繁榮。
再也無人敢用性別來攻擊顧丞相,她用自身的實力讓無數人心服口服。
然後大家又把目光投向刑部尚書居子石,那如同石頭上長著幾根雜草的樣子,生動解釋了什麼叫做“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原來新律法上的每一個字,都是用居尚書的頭髮換的啊。
景君澤也是被歲月眷顧之人,容顏如舊,一根舌頭還是不饒人,朝堂之上屢屢把人氣得跳腳,不過身上的紈絝感削減,更多了些帝王氣勢。
女帝和顧丞相相輔相成,太子自然也不會閒著,這些年來參與朝政,甚至在女帝身體不適時監國,雖然嘴上不饒人,可辦事十分妥帖。
各地女學興辦,願讀書的女子,有了容身之處。
入朝為官的隨侍已經從最開始的三十多人,擴充到現在的一百二十六人。
張蓉正在著手籌備女子科舉,隨侍考核已經不能滿足如今挑選隨侍的標準了,需要更完備的科考流程來選拔女性人才。
均田制不斷完善,百姓生活日益富足,世家兼併土地的狀況在一條又一條法律的規定下,明顯遭到抑制。
寒門不斷崛起,科舉不斷完善,丁孝吉除了是文翰司掌事,還被封為太傅,教導寰晢與宸晰學問。
各地興建書局,平民百姓只要交押金,便可入內閱讀。秀才以上功名者,可憑朝廷發放的借書證免費借書。
讀書的人多了,治國之才也就多了。
大禹各地還興修道路,開通水渠,南來北往更加便利,
大禹和西戎之間,交流不斷,來往不斷,放下干戈,握手言和,逐漸實現了文明大一統。
朝堂上,帝相之間和睦相處,相輔相成,偶有觀念不一之時,亦能很快調和解決。
到了女帝五十八歲大壽這一日,牡丹筵跟壽辰一起舉辦了。
女帝坐在花團錦簇之中,心中感慨萬千。
遙想當年,長公主的牡丹筵天下皆知,一度成為年輕男女相看的最佳機會。
而現在,牡丹筵中穿梭往來的有公子貴女,亦有朝廷官員,外邦使臣。
女子們不必戴著面紗扭扭捏捏,能夠大方坦然地展示自己的美麗。
一陣叫好聲傳來,女帝在巧穗的攙扶下站起來,眯著眼看不遠處的走馬比賽。
這些年她勤政愛民,常常通宵達旦批閱摺子,年紀大了,眼睛有些視物不清。
她指著馬場上一紅一綠兩道身影,問道:“那是澤兒和玉兒嗎?”
巧穗道:“是呢,太子和顧丞相在比試走馬射箭呢。”
女帝笑了起來:“真是孩子心性,都是當爹當孃的人了,總是要爭個長短。”
巧穗捂著嘴笑道:“忠義侯還設下了賭局,許多人押注呢?女帝要不要也押一個?”
女帝看了巧穗一眼:“你押了誰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