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張蓉這般客氣,張太師便知女兒這是擔心自己不答應,便道:“蓉姐兒,你父親我豈是食古不化之人?就算與天下為敵,這件事父親也做定了。”
張蓉鼻頭一酸,成年以來,還是第一次在父親面前落淚。
如果沒有父親的教導,就沒有現在的張隨侍。
她何其有幸,有這樣開明的父親。
張太師道:“好啦,既然女帝和顧丞相看重你,讓你重編《女則》《女誡》,你就得以身作則,拼出一番事業來,方不辜負為父的教導。”
張蓉道:“是,父親。”
張蓉和張太師的動作很快,二人都是滿腹才華之人,想要寫成一本書並不難。
父女二人索性摒棄了原先的書名,將新書命名為《女德》。
“女子者,天下半數人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女子當操之大半。”
“女子德性,大則關乎天下,小則關乎自家。”
“以孝順父母,敬愛丈夫,關愛孩子,關心親友為德。”
“以辛勤奮勉,獨立自主,自食其力,安身立命為德。”
“以讀書明理,敏思善辨,勇擔責任,心懷天下為德。”
“告誡天下婦女,不可一味依附父兄、丈夫,不可無知盲從,不可不事生產,不可無所事事,不可曲意順從。”
“...”
《女德》之中,歷數了古往今來的十數個奇女子,有歷史上出名的良女賢婦,有松陽、玄芝這樣的女將軍,有文秀這樣促進大禹和西戎的女功臣,有明心居士這樣的女詩人,女帝身為大禹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帝,自然放在首位。
洋洋灑灑,數千文字,他們父女二人僅僅用了七天時間便完成了。
書成那夜,張蓉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一夜未眠。
到了凌晨時分,她起身開啟窗戶,看著東方微弱的晨光,忽然痛哭流涕起來。
她回顧她的人生,幼時天真無邪,不知愁滋味。少女時循規蹈矩,成為名門淑女。
及笄後嫁與五皇子景尚,雖然忐忑,但也滿是憧憬,新婚當天,丈夫拋下她,為了一個太監弒君弒父,她隨之被幽禁皇子府,天之嬌女徹底淪為笑話。
旁人說她寵辱不驚,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段時間她過得有多煎熬。
後來她不惜背上罵名,也要與五皇子和離,卻是在出了大門時茫然無措。
她是按照賢后品格培養出來的貴女,不至於耽於情愛,卻也會難過,會心痛。
她名垂青史的賢后夢徹底斷了,又在顧丞相的指點之下,走上了壯士斷腕之路。
女帝挑選隨侍,她便勇於拋卻前塵過往,憑才能走到女帝身邊,成為女帝幕後的左右手。
一個臣不臣,奴不奴的隨侍,遠遠不及賢后尊貴,卻是靠她自己一步步走上來的,不是靠丈夫,父親,兄長,孩子。
天色一點點亮了,張蓉臉上的淚也幹了,她吐出一口濁氣,一夜未眠,精神依然亢奮。
她將自己和父親一起寫成的《女德》上下重新看了看,確認沒有問題,便開始研墨。
屋子裡只聽見墨條在硯臺上摩擦的聲音。
半晌後,張蓉拿起狼毫,在《女德》的扉頁上,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寫下了兩個字。
張蓉。
一手小楷,娟秀流暢。
此時的她不是張太師的女兒,不是五皇子的棄婦,不是女帝的隨侍,不是她未來孩子的孃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