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這點,顧玉看這群人來打探訊息的同僚就面目可憎起來。
他們的女兒作何想法顧玉不知,但他們分明是打著要女兒高嫁,來為自己謀取榮華的念頭,依然覺得女子讀書是為了嫁給更好的男子。
這與顧玉的初衷背道而馳。
顧玉忍下心中不虞,倒是實話實說了。
“逍遙王喜歡不依附父兄的女子,喜歡讀書明理的女子,喜歡眼界寬廣的女子,喜歡英姿颯爽的女子,甚至可以舞刀弄劍,離經叛道,言談世事。”
那官員覺得顧玉語氣有些奇怪,她描述的這些,未免與當下的女兒家大有不同。
當下女兒以賢良淑德為要,以孝順溫馴為先,以嬌弱秀麗為美,以乖順謙和為姿,且女紅必須要好,還要管理好內宅,安頓好妾室,成為丈夫的賢內助。
顧玉的話實在太多大膽,那官員半信半疑,尷尬一笑:“逍遙王的品味倒是有所不同。”
顧玉語氣冷然:“非是逍遙王的品味有所不同,而是你們將女子教養得千篇一律。”
官員呵呵一笑,顯然不認同顧玉的觀點,但礙於顧玉的權勢,不敢多言。
顧玉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變他們的想法,也非一日之功。
但她有意透露出這些話,還是讓京都貴女為之一變。
從前她們聚在一起,吟風弄月,討論衣妝,現在總算能聊些時局政事,而說得最多的,便是女子稱帝,女子為官。
閨房中看的《女德》被換成了四書五經,擺在案桌上的不再是針線,而是筆墨。
甚至有武將的女兒學了拳腳功夫,當街抓捕了一個偷錢的小賊。
就算她們之間,有人是出於嫁入皇室的目的,但她們的家人總算給了她們一個接觸不同視野的機會。
隨著重開恩科的日子逼近,女帝隨侍的選拔也提上日程。
文翰司正式走入權力中心,被女帝賦予了極其重要的職責,即負責科舉命題、監考、選拔,另有禮部和吏部從旁協助。
而在所有人認為顧玉會擔任這次恩科的主考官時,女帝竟然劍走偏鋒,命她為女帝選拔隨侍。
這讓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不妨礙源源不斷的人去找顧玉疏通關係。
在顧玉一次又一次刻意的引導下,京都貴女總算變了樣。
鎮國公府的請帖堆積如山,顧玉無暇理會。
但一次下朝後,張太師刻意走近顧玉,道:“早聞鎮國公擅品茗,府中新進了一批茶,鎮國公若是不忙,可願賞臉入府品鑑一二?”
其他人也就罷了,張太師的面子顧玉不能不給。
前段時間白鹿書院二十幾個大儒願意配合女帝,便是張太師從中出力。
顧玉道:“我道近些日子為何口中寡淡,原是為了等張太師這一口茶,既然張太師肯割愛請茶,晚輩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到了張太師府上後,二人於亭臺坐定,一個女子便端著茶具,施施然走來。
顧玉打眼一看,不是侍女,而是張太師的女兒,張蓉。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