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棠說出“這聖旨,最重要的就是玉璽,沒有加蓋玉璽,便是一紙空文”的時候,顧玉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現在這個局面,無論有沒有加蓋玉璽的聖旨,大長公主都會順利登基。
顧玉相信君澤,相信大長公主,也相信太皇太后,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給自己留下餘地。
勤政殿匾額後,那封只完成了一半的詔書其實是她放上去的。
從那時候開始,她就在偽裝自己了。
玉璽是景棠交到她手上的,她放在廣袖裡,悄無聲息帶回了家,就藏在這方暗格之中。
景棠讓宮人銷燬的,才是她眼睜睜看著景棠寫下的傳位給大長公主的詔書。
宮人不識字,也不敢開啟看裡面的內容,所以就算引起旁人懷疑,大家也只會覺得是景棠在臨死之前,又鬧了一次脾氣。
無加蓋玉璽的傳位詔書的確會令大長公主陷入非議,可若是朝廷重臣皆聚集於宮殿,聽到了景棠親口說的遺言呢?
當一個人被懷疑的時候,大長公主的地位會被動搖。
可當一群人,還是一群位高權重之人被懷疑的時候,他們為了自證清白,會堅定地擁護大長公主。
所以顧玉在景棠臨死前,承了他的情。
哪怕她現在是朝中一等一的權臣,也抵抗不了皇權至上的欺壓。
玉璽將會是她最後的底牌。
可以用來汙衊大長公主皇位來歷不正,可以用來重開皇位爭奪的紛爭,可以用來昭示帝王的正統。
也可以像王丞相用九皇子的下落換王沛一生榮華富貴那樣,在無路可走的時候,給自己留一線生機。
憑藉而今君澤、大長公主和太皇太皇待她的態度,她不覺得自己會有用上這張底牌的一天。
但是哪怕有萬中之一的可能性,她都要給自己留一個退路。
顧玉從暗格中將玉璽取了出來,玉璽擱在她手裡沉甸甸的,恰如她的心情。
摩挲完上面的溝溝壑壑,顧玉便將它放回了暗格。
至於它什麼能重見天日,顧玉也不知曉。
正如百姓的調侃,一口氣服兩個國喪。邊關不穩,內朝動盪。國庫空虛。
所有人預設不要花費太大的精力去給景棠舉辦凶禮。
再加上景棠年少,身體孱弱,沒有後妃,也沒有子嗣,免去了許多繁雜的流程,是以景棠的凶禮不算隆重。
禮部給他選定的諡號為“哀”。
早孤短折曰哀,遭難已甚曰哀。
一個平諡,不算好,也不算壞。
出殯當天,皇貴太妃哭得不能自抑,八公主一直跟在她身邊給她擦淚,自己也哭。
對於八公主來說,景棠一直是疼愛她的皇兄,驟然死了,不傷心是假的。
顧玉面無表情,若有人湊近了看,會發現她大多時候是失神的。
白色的靈幡在空中飄浮,隨著梓宮被抬往皇陵,那個表面溫良的少年,結束了他並不圓滿的一生。
因為大長公主是哀帝的長輩,只是象徵性地服了三日的喪,而後宮廷便開始籌備大長公主的登基儀式了。
由於玉璽丟失,難免在朝野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質疑聲源源不斷湧入宮門,正如顧玉所想,當日在哀帝寢宮,聽到哀帝遺言的朝廷重臣紛紛站出來,竭盡全力維護大長公主,並解釋玉璽是哀帝在臨終前,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給弄丟的。
這種說法雖是真的,可的確蹩腳,那些重臣不願背上罪名,也只有襄助大長公主登基這一條路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