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依舊淡然重複道:“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瑀眉頭微皺問道:“這袈裟有什麼特殊的嗎,竟然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
菩薩回道:“袈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有些人要錢,也有些人不要錢。”
蕭瑀提起了幾分興趣,又問道:“什麼是好的地方?又有哪裡不好的地方?”
菩薩從容的聲音在耳邊迴盪:“披上我的這件袈裟,可以不入地府沉淪,也可以不墮入地獄,還可以不遭受劇毒地侵擾,更可以避免遇到虎狼撕咬的禍事,這些都是好處;但若是貪淫樂禍的愚蠢盲僧,不齋不戒的酒肉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俗子,便難以發現我袈裟的這些好處,這便是不好的地方。”
蕭瑀沉思後又問道:“那哪些人要錢,哪些人不要錢?”
菩薩回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想要強行購買袈裟、錫杖的,就一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些人就要錢;如果敬重三寶,看見有人行善心裡就很高興,並且皈依我佛的人,那就承受得起這寶物,我就將袈裟、錫杖,心甘情願地送他,讓他和我結個善緣,這些人就是不要錢的。”
蕭瑀聽了菩薩的話,臉上瞬間佈滿笑容,知道他是一個好人,於是下馬,和菩薩以禮相待,嘴上不停地說道:“大法長老,還請寬恕我蕭瑀怠慢的罪則。
我們大唐皇帝十分的樂善好施,滿朝的文武大臣,沒有誰敢不奉行的。並且現在還在舉行水陸大會,這件袈裟正好可以給大都闡陳玄奘法師披上使用。我現在就和你入朝去見陛下。”
菩薩高興地跟著他走了,拖拽著步伐徑直往東華門裡走去。
黃門的官員轉奏之後,唐王下旨宣到金鑾寶殿。
就見蕭瑀領著兩個長著一頭疥癩的僧人,侍立在玉石臺階下,唐王疑惑地問道:“蕭瑀有什麼事要啟奏?”
蕭瑀跪伏在臺階前說道:“微臣今日散朝出了東華門不遠,偶遇二位僧人,居然是賣袈裟與錫杖的。臣便想著法師玄奘可以披這袈裟,所以就領著這兩位僧人求見。”
唐王聽了很是高興,於是便問起這袈裟要賣多少錢。
菩薩和木叉全都侍立在臺階下,也沒有行禮,因為被問到袈裟的價格,便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太宗於是也問道:“這袈裟有些什麼好處,就值這麼多的銀錢?”
菩薩又把之前的話又說了一遍:
我這袈裟,給龍披上一縷,就可以免去被大鵬吞噬的災禍;白鶴掛上一絲,就能獲得超凡入聖的玄妙佛法。披著袈裟坐下的地方,就會有萬神朝拜行禮;披上袈裟的一舉一動,都會有七尊神佛伴隨而來。
這袈裟是由冰蠶絲抽出來,靠能工巧匠翻騰搓製為線。再給與仙娥親手織就布匹,神女裁剪才能最終靠織機完成。
袈裟上的每一團錦簇花紅都下了很多功夫,一片片互相勾連緊扣。玲瓏散碎可以和美麗女人的妝花相比拼,顏色亮麗飄出金光散發豔麗美景。
穿在身上滿身都是紅霧繚繞,脫下來就好像一朵彩雲在翻飛。放置屋內即便過了很多天依然能透過門縫放出玄妙彩光,放置五嶽山前也能生出無窮寶氣。
喜歡別樣的西遊請大家收藏:()別樣的西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