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後。
夏正歌和阡陌兩位超一品的大員離開天京,浩浩蕩蕩的前往秦川。
大夏武界宮,大夏帝軍府兩位主事,親自率隊出征。
十萬最強的先頭部隊,透過大型傳送陣,率先前往秦川東嶽城。
後方,帝軍府五十萬大軍,星夜兼程,直奔東嶽城。
朝堂內外知道秦川之戰的爆發,掀起熱議的狂潮。
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股說不出的沉悶之中。
特別是兵部和丞相府的大臣們,更是萬分緊張,日夜研究戰報,不斷設定下一步的策略。隨時準備增援。
每天的朝會,所議論的事情,都是秦川軍務。
朝堂的氣氛,明顯不同了。
大家越議論,對凌傑和相國的名聲提升就越大。
為何?
各個大臣都達到了軍報。顯示太子殿下主動引爆了秦川之戰。如今的太子跟著敗退的步天行逃亡而去,沆瀣一氣,人都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反倒是凌傑和相國兩個大臣,不惜一切代價在東嶽城抵抗飛龍城。
這才是朝廷棟樑啊。
哪一次議兵,核心不是相國和凌傑?
哪一次朝會,百官不在盛讚相國和凌傑?
無形之中,凌傑已經成為了整個朝堂最核心的人!
……
幾乎在同一時間。
處在中東城主事的夏巖。
得到了相國令。
剛開始夏巖對這相國令還有所遲疑。
夏巖和一般的皇子不同,他素來謹慎低調。此前並未參與朝堂的任何事情。這一次跟隨陛下前往中東之地,還是第一次處理朝堂事務。
諸事都分外小心。
第一時間,夏巖立刻讓人打聽相國令的訊息來源。
經過詢問得知,這個主意是凌傑出的。
夏巖頓時鬆了口氣。
心中的疑慮頓時消失。
當即,夏巖立刻交代中東城的諸多事務。第一時間率兵馳援秦川。
傾巢而出!
毫無保留!
更驚人的是,夏巖親自出徵!
親自出徵,這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夏巖剛剛接手帝國東部不久,諸事都還沒穩定。如果他這個主帥離開了,很容易引起帝國東部的內亂。
一旦發生譁變,一切的罪責都要算在夏巖頭上。
但,夏巖義無反顧。
相比之下,駐守中鼎的夏東王就相對保守了。
首先,夏東王得知訊息後的第一時間,兵沒有選擇將立刻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