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樹會有年輪,可要凌傑說出形成的原理,他卻說不上來。
雲嵐道:“當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樹木得以茁壯成長,身體裡的細胞不但數量多體積也大,薄薄的細胞壁,疏鬆的材質,淺淺的顏色,這類樹木被稱之為早材或春材;而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乾燥的氣候導致樹木生長緩慢,身體裡的細胞變得又少又小,厚重的細胞壁,緊密的材質,深深的顏色,這類樹木則被稱之為晚材或秋材。同一年裡的春材和秋材合在一起便叫做年輪。因秋材顏色較深而春材顏色較淺,所以第一年的秋材和第二年的春材之間會呈現出一條界限分明的線,而這條線便是——年輪線。”
凌傑很認真的聽完:“原來如此。氣候和生長環境的不同,形成春材和秋材,合在一起就是年輪。”
雲嵐道:“對。人的修煉也類似。十年為一慶,也可以叫做一旬。古人云,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一百期頤。可見古人對人生的劃分,也是按照十年來的。從這一點上說,第一個慶輪就是經不愁慶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個慶輪,不愁慶輪!
凌傑還是第一次聽說過這個慶輪。
緩過神來,凌傑詢問道:“何謂不愁慶輪?”
雲嵐道:“從字面意思理解,十歲不愁,就是人在童年的時候,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熱愛,渴望去探究這個世界。
整天樂呵呵,玩玩鬧鬧,自由自在,不知道什麼是憂愁。”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會記得,希望我們長大後,依然不忘初心,保留最初那顆天真單純的童心,在最無趣無力的日子仍然對世界保持好奇,仍然願意去熱愛這個世界。”
“這就是不愁慶輪。要淬鍊出不愁慶輪,首先要找到你曾經逝去的那顆童心。回首過往,你的不愁慶輪,就在你的童年裡。”雲嵐語重心長的說。
凌傑呆呆的站在原地,喃喃自語道:“找到自己的童心,不知道什麼是憂愁?”
雲嵐道:“不錯,找到童心的時候,把你淬鍊出來的仁之力融入其中。童心就是那棵生長的大樹,而仁之力就是春材和秋材,是淬鍊出慶輪的環境和材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就可以凝結出你第一個慶輪。”
凌傑盤坐在地上,腦海中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
自己的童年記憶從六歲開始。
流落中海市的街頭,成為了一個受人排擠的乞丐。
一晃二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
那一段的記憶,恍如昨日。
可是,當時的凌傑雖然年紀很小,卻每天為生活奔波,憂愁的很。哪來的不愁年輪呢?
這就是一個悖論了。
凌傑拼了命的尋找著童年的快樂和無憂。
找不到!
童年的凌傑揹負太大,時時刻刻都在為生活而奔波。
不愁?
沒有。
翻遍童年的記憶,找不到。
見凌傑許久不說話,雲嵐道:“怎麼了?”
凌傑把心中的憂慮說了出來,最後道:“雲奶奶,我在自己的童年裡,找不到半點不愁……”
雲嵐道:“你不要被表面意思給束縛住了。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不愁慶輪只是形容一個大概。少年各有少年志。你只要找到自己的童心,必然也可以淬鍊出不愁慶輪。”
凌傑深吸了一口氣,繼續回望自己的童年……
自己的童心到底是什麼?
悲苦?堅強?生存?還是……
凌傑想不明白。
雲嵐道:“你不要著急!一個人看清楚自己是最難的,特別是看清楚自己的過去更難。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童心,才可以淬鍊出自己的慶輪。而當你找到童心的時候,精神界的仁之力會自發的進入你的童心之中。你自己能夠感覺的到。”
凌傑緩過神來,恭敬道:“多謝雲奶奶指點。剛剛是我太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