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我的天啊,雨太大了,簡直像是有人開著飛機在上面倒。我感覺很快自己就快被沖走了,哈哈,順便環遊世界。”
一位新奧爾良的網友在2上更新了這一條,當時還相當早,颶風的餘波掃到這座大城市,迎來了大範圍的降雨,颶風中心和美國政府甚至還沒有發出搬遷警告。
但這條更新依然在2上得到了大量的關注。
唯一的原因就是丹尼爾.桑德勒帶著卡特裡娜颶風的標簽,轉發了她的更新。
“也許你應該離開那裡,颶風中心已經提醒颶風沿途的居民注意安全,如果你在外州有朋友、親戚或者同學,不妨先去他們那裡呆幾天。新奧爾良的地勢很低,如果出現問題,會很嚴重,我真心建議你們暫時離開那裡。卡特裡娜颶風”
2很快將丹尼爾的回複在專頁置ding。
颶風中心的採訪、專家的採訪——2顯然傾向性的選擇了讓大家搬離、或者至少注意安全的言論,盡管也有大量的反向言論,他們認為不會出現問題,對政府的抵抗能力非常信任。
隨後,丹尼爾發布了一條新的更新。
“如果遭遇颶風,你應該怎麼辦?”
這是2採訪了求生專家之後,總結的一些經驗,包括需要在危險前開始檢查自己的應急包是否可用,找到能夠和外界聯系的方法,聚集在一起,使用標誌、火堆、煙霧進行求救……
“關注颶風是好事,但不應該給大家造成恐慌。”
約翰.麥凱恩議員當天在接受採訪時,對丹尼爾密集關注卡特裡娜颶風回應道,“我們應該對災難有更多的認識,以保證在遭遇它們能夠處境安全。但同樣,我們需要知道。適度地應對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準確的決斷。”
麥凱恩是個老手,丹尼爾在做一些政治正確的事情,他當然不可能直接攻擊他,回應的話也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但媒體, 尤其是網際網路線上媒體對丹尼爾關注颶風的報導,還是讓很多人看到。
尤其是發表更新的那位女士。
她是新奧爾良一位剛上大學的本地人,她現在也在自己的假期中,很快就需要返回學校了。重要的是,她是丹尼爾的鐵杆影迷,在她就讀中學的時候。就對丹尼爾非常關注和崇拜,至今沒有改變。
對於被丹尼爾轉發自己的話題,她感到非常驚喜。
她發出的尖叫聲讓對暴雨憂心忡忡的父母、弟弟皺緊了眉頭,“南希,發生了什麼?”
“我的天啊,丹尼爾轉發了我的2更新。”
“噢,那是真的麼?”
他只有13歲的弟弟,很快沖進了南希的房間。
“讓我看看。”
“看吧,特德。他還給我提了建議,”
“也許你應該……噢,丹尼爾讓我們搬到親戚家去。”
特德看了好幾遍,在姐姐多年的薰陶下。他也是丹尼爾的影迷。
處於對偶像的崇拜,南希覺得自己應該挺丹尼爾的,在她的心中,未免沒有一個小心思。如果她真的搬離了新奧爾良,就能夠再發一條更新,說不清丹尼爾看到之後還會轉發。那樣她和丹尼爾就進行了一次完整的交流。她保證自己的那些同學、朋友,一定會超級羨慕自己。
可惜的是,他們的父母不是丹尼爾的影迷,對這個提議也絲毫不感興趣。
“南希,我和你媽媽都需要工作,現在並不是我們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