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以往的每一個重要選擇,其實都有經過深思熟慮,她沒法確定地說它是正確或錯誤的。
就像考安全員這件事,織巧也努力了,並且努力的時間比大部分人都長,但沒用,並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可不嘗試,不努力,這事就會一直埋在她心裡,成為以後遇到任何磨難時逃避並自我欺騙的理由——“當年要是去考了安全員,現在的生活一定很好吧,就像雲團一樣”。
如果從未考過,她就會在未來的很多年裡,做不切實際的幻想。
織巧對自己大概是有一點認知的,不過這並不妨礙她嫉妒雲團。
費盡心血想要調崗,想晉升,卻沒有改變時,她更嫉妒雲團了。
人家不僅有運氣,還犟,那腦袋跟混了鋼筋混凝土一樣,死腦筋。
不過怎麼說呢……大家都是給樂園打工的,也沒什麼高低貴賤,當年月島墜落,還不是一起死了?
織巧藉助自保機制,到了一個和平、安寧的星球轉生,她是帶著記憶轉生的。
不過嬰孩和孩童時期大腦發育速度較快,那時她並不能回憶起在月島的所有記憶,年歲漸長,記憶才慢慢完善。
她找到了機關的位置,但毫無頭緒——她已經不是月島的“神”了,身體構造和普通人類無異,是沒辦法靠近輻射很強的能源石的。
唯有等能源石慢慢枯竭,才有回到本源態的可能。
一生,自然是不夠的。
織巧帶著記憶,在那顆星球上走了數個迴圈,每死亡一次,月島的記憶,就遠一分。
實在是太久太久了,她都不知道樂園、月島,到底是一場奇幻的夢,還是真實存在的。
迴圈的過程中,織巧還找到了一批跟她一樣有“月島”記憶的人。
那樂園應該不是她的癔症。
但又有人提出了有關群體記憶錯亂的“曼德拉效應”,並表示很難確認他們的執念到底是不是一群精神病人的共鳴。
直到某一天,能源石瀕臨枯竭,自保機制的機關終於為她而動,她總算是有機會回本源態了。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一切都是那麼完美,所有人,都在朝命定的方向行走。
突然,冒著火光的碩大隕石直接墜落!
幾個人來不及躲避,就被砸得身首異處。
血濺到了她臉上,飛濺的石子劃破了她的額頭,織巧跟著倖存者,試圖逃生,但無處可逃。
織巧只能冒險提前開啟機關——萬幸的是,她成功了,但也只有她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