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寧道奇到了荊州後,發現荊州城熱鬧非凡,商賈往來,百姓祥和,一點都沒有身處『亂』世的自覺……或者說,這裡根本就不會有戰『亂』!
只要樂康沒死,荊州必然是太平盛世!因為這裡是荊楚腹地,如果這裡也出現戰『亂』了,那麼就代表荊楚已經完了。
無言的站了片刻後,他往街旁的一間茶樓走去。
“……卻說那闞稜果然厲害,一刀閃過,楚國公的矛被砍出了一道口子……”
才一進門,他就聽到了茶樓內有個說書人正在講著樂康當年的遭遇。
旁聽片刻後,他有些啞然失笑,又感覺心中沉重。
越接近荊楚中心,他就越發現樂康對荊楚的意義,以及他治理荊楚的意義。
樂康治楚,行仁政,重農桑,又惠商賈,但是對犯事之人又毫不留情,所以短短三年時間就發展為現在這種繁華,比之他見過的任何地方,甚至是文帝治下的長安也不遜『色』了!
就在他靜靜想著的時候,一個小二走了過來,笑道:“道長也是來論道的嗎?”
“論道?”寧道奇愣了愣。
“是啊。前些日子百家學府發出請帖,邀天下文人墨客來百家講壇各抒己見,論治世之道。”
“哦?可否詳細道來?”
“這個我也不是很懂,不過到有一份報紙,道長想要看看的話,我待會兒給你取來。”
“報紙?”
“那也是百家學府弄出來的,不過去年還只在荊州流通,侯爺……呸!看我這臭嘴。楚國公回來後,現在是整個荊楚都可以看到了。”小二一邊說著,一邊招呼寧道奇到一張桌子坐下後,問道:“道長要吃些什麼嗎?”
寧道奇也不好意思什麼都不點,況且來到此,他也是為了吃飯,便笑道:“弄一些你們家的素食就可,不用太多。”
“好咧,稍等。”
沒多久,那小二端著幾盤菜出來,還有一疊折起來的紙,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文字,每個字都端莊嚴謹,大小一致,看得他詫異非常。
“這便是報紙,論道之事就在版首,你開啟就可以看到了,下面還有各家學說,不過小人大字不識幾個,也看不懂上面說了些什麼。倒是最後面一塊有些誌異,還有荊楚各地的一些政事,看著挺有趣的。”
“不過道長還請小心點,不要弄破了這報紙。”
寧道奇笑著對小二點了點頭:“我曉得。”
隨後,他便將報紙攤開,看了起來。
‘……今發此報,只為廣邀楚地及天下大才大德之人八月十五論道於荊州百家學府,各抒己見,以尋濟世安民之策……百家學府,並德三年,庚辰七月二日’
拋去無用的客套話,寧道奇就從文中看到了荊楚的用意……這就是一篇求賢令。
所謂論道,其實就是一種爭論用哪家學說治世。
寧道奇笑了笑後,繼續往下面看,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謂道者,皆人道也……百家各取其一,以道名之……非道也,亦道也……’
‘道出人口,已為人言,何來天意……人論天,尤井蛙論天……’
‘道不離器……既無功利,則道義者無用之虛語爾……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
……
越看,他額頭的汗水就越多,好似生了病一樣,本來打算吃飯的筷子也放下了,只是死死的盯著報紙。
報紙上字數其實不多,但是儒道釋三家學說都有提及,而且都提到了異常尖銳的地方!
若說他剛開始看的時候只是想要打發時間,順便了解一下荊楚現在的情況的話,那麼現在,他的腦子裡面全都是報紙上爭論的內容了。
可是讓他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爭論的內容並不多,只佔了一面而已,有些還無頭無尾的,明顯是以前爭論過的內容現在再次提及。
翻到背面就全是他本來想要知道的荊楚政事和一些志怪趣聞了,可是現在他根本就沒心思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