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彰一句話,讓落霞寺一眾高僧意識到,眼前的局面該如何解,應該聽聽言行的意見。
一眾高僧同看向渡塵,各自微微點頭,表示他們信任言行。
渡塵會意,也點了點頭,看向言行道:“這位小施主有何見解,還請賜教。”
言行躬身道:“各位大師座前,不敢言賜教,不過,晚輩倒是有些看法。”
渡塵道:“請說。”
言行道:“我觀佛零,野心甚大,且對落霞寺敵意也很重。雖說出手殺人是為奪權,但他想借此做到何種程度還不好說。若任由他收攏了監察司和執禁團,日後他恐怕會做出更多危害佛城和落霞寺的事。最好的辦法,是借這次機會除了他。”
佛零為奪權不惜殺了監察司的人挑起與落霞寺的衝突,可謂不擇手段,言行這個看法,一眾高僧倒是不懷疑。
落霞寺不願殺生,但佛零此舉用佛門的話,已經入魔。
降妖伏魔,落霞寺敢為人先。
但是要除了佛零,肯定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要把佛零做的事公之於眾,但沒有證據,冒然舉發,就是把佛城和落霞寺置於大秦和天雷宮的對立面,這會遭來滔天的禍事。
一眾高僧眉頭深鎖。
渡塵道:“他若五日內不再出手,或者從此都不再出手,我們又如何能除了他?”
言行搖頭道:“不,他既然已經出手,就不會到此為止。渡真大師的性命並不是他關心的,只是如此就收手,最多一時動盪,他想要收攏人心和權力的目的仍達不到。”
渡虛道:“那就是他肯定還會出手了?盯住他,出手時抓現形,他就百口莫辯。”
這是渡虛第二次說出這個辦法,一眾高僧仍然認為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言行卻沒有表示。
渡虛見狀,道:“小施主認為這樣做不妥?”
言行轉身看向了因,道:“了因師兄,你認為在一個不被佛零察覺的監視範圍之外,當他要出手行兇時,你能救下他要殺的人嗎?”
了因稍微想了想,搖頭道:“做不到。”
了因的回答,讓一眾高僧明白了言行為何不贊成。
了因雖是後輩,但佛法的修為,在場的一眾高僧也沒幾人比得了。
言行道:“不能及時救下佛零要殺的人,就沒有人能指證他。退一步說,就算救下了他要殺的人,那時也只是雙方各執一詞,不能讓所有人親眼見到,都算不得證據。就算旁人相信我們和那個被救下的人的說辭,也扳不倒他。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他就會暫時收手,依他的修為和警覺,日後要想再抓住他的把柄,幾乎就不可能了。”
一眾高僧聽言行這一說,齊齊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
險些釀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詭譎的勾心鬥角,佛門的確參悟不透。
但看言行神色從容,想來他的心有對策的。
渡塵道:“小施主,有何對策不妨直言。”
言行道:“落霞寺明裡派人在佛城查訪那兩個監察司執事被殺一事,聲勢越大越好。同時派人護衛監察司安全,人不要太多,修為也不要太高。一為讓佛零放下戒心,二為讓監察司看到落霞寺並無敵意。”
渡塵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搖了搖頭,道:“小施主這是要讓佛零繼續下手殺人性命?”
言行道:“住持大師放心,落霞寺的人絕對安全。”
佛零是要把嫌疑指向落霞寺,當然不會殺落霞寺的人。
但言外之意是,監察司,甚至是執禁團還會有人喪命。
佛法慈悲,雖是監察司和執禁團的人,但明知有人要喪命而不救,渡塵還是於心不安。
渡虛道:“阿彌陀佛,住持師兄,這也是為除魔,換一城和落霞寺安寧。住持師兄,切莫因小失大。”
渡嗔也道:“渡虛師兄所言甚是,何況還牽涉到渡真師兄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