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三章:君臣同心
“王上,君王為天,減少皇宮開銷,有違君綱,請收回成命。”
范蠡抱拳,鞠躬說道,滿朝大臣,齊齊鞠躬,更有甚者,長跪於地。
連君王的開銷,都要消減,在朝臣看來,就犯欺君之罪,是朝臣之無能。
“都起來,本王金口玉言,下達的命令,豈能更改。”
李唐說道,雄渾聲音,迴盪每人耳中,但滿殿大臣,卻無一人站立,彎腰的背脊,紋絲不動。
議國大殿,二十丈長,威嚴大殿,宛如凝固,過年氣氛,消散殆盡,滿朝官吏,欲挽回最後尊嚴。
一分鐘……
兩分鐘……
五分鐘……
殿之安靜,針落可聞,在這種氣氛中,李唐走下皇椅,來到大殿左側,抬頭仰望,是一副字畫。
“各位愛卿,你們是否記得,建國之初,咱們君臣,許下的誓言?”
注視字畫,李唐問道,聲音之中,透露出激動,彷彿回想到,當初的朝朝暮暮。
“盛世繁華,大唐起航,強軍富民,勿忘初心!”
朝臣的聲音,響徹大殿,這句話,沒有人忘記,都刻骨銘心。
初入一座城,效忠一個人,築了一個國家,用了一段歲月,守了一份本心。
這座城,是長安;這個人,是君王;這個國家,是大唐國;這段歲月,是無盡征途;這份本心,是忠君愛民。
“當初來長安,本王還記得,包拯帶來一部《律法》,要捍衛公正,保衛百姓,最後變為《大唐律法》!”
“當初魯班,帶來《工書》,造出玄鐵箭,各種攻城器械,引起祁天候國忌憚,還來暗殺。”
“當初范蠡,攜帶《生意經》,使大唐國庫充裕,為大軍出征,修建皇陵,奠定基礎。”
“當初天問,趙雲,白起……都帶著信念,成為朝臣,施展才華,可以這樣說,沒有你們,就沒有大唐國。”
李唐的話,使朝臣抬頭,面含激動,但依舊沒有起身。
“但最讓本王難忘的,還是《十四疏》,由魏徵上言,並懸掛大殿,用來警示本王,警示朝臣。”
李唐說完,飛上大殿,把這幅字畫取下來,右手一揮,兩名宮女,立馬走過來。
“走到殿中,把字幅開啟。”
兩名宮女,微微行禮,走到殿中間。
“魏愛卿,給本王讀,一字不漏的讀,用最大聲音讀。”
李唐轉身,看著魏徵,大聲命令道。
“遵旨!”
魏徵點頭,走到大殿中間,看著字畫,上面的字,方方正正,充滿浩然正氣。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魏徵讀道,因為用力,聲音變得嘶啞,紅潤的臉龐,變得漲紅,百官聽後,陷入沉思。
“王上,微臣讀完了!”
一篇文章讀完,魏徵臉上,已經滿頭大汗,恭身抱拳說道。
“退回來!”
李唐擺了擺手,魏徵又走回朝列,然後命令道:
“來人,請大唐祖訓!”
群臣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這又是讀《十四疏》,又是請祖訓,這究竟所謂何意?
很快,殿外侍衛,在李元霸帶領下,搬進三塊石碑,抒寫大唐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