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六章:年關到來
一場風波,就這樣結束,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能把這件事看透,也寥寥可數。
多數大臣,都在為另一件事,而開始忙碌,那就是過年。
朝堂過年,不像平常百姓,只圖一個喜慶,還帶有濃郁政治因素,對來年發展,有重要影響。
“宣左右丞相,六部尚書,六部侍郎,去涵元殿覲見!”
在距離過年,還有八天時,李唐下旨,召集朝中重要官員,商議過年。
巨大宮殿,沒有往日威嚴,紅綢條條,倒映池水中,增加喜慶,就連御前侍衛,嘴角劃過弧度,透露出高興。
“王上,年關將近,地方二十郡,都上奏表示,想前來長安,為王上過年。”
魏徵站起來,笑著說道,洪亮的聲音,迴盪大殿。
二十郡,是指大唐本土十三郡,另外七郡,是從白雲國,玄夜國,大涼國劃分出來。
“胡鬧,他們來長安,誰去管理地方,全部駁回!”
李唐說道,現在地方,除了大唐本土郡縣外,其餘郡縣,都剛剛佔領,還不是很穩定。
如果郡府離去,少了震懾,估計有不軌之人,趁機搗亂。
“王上,此舉不妥,地方官吏,都有朝聖之心,倘若全部拒絕,勢必會打擊他們積極性!”
“微臣認為,年會乃聖事,每年可召見一部分郡府,其餘郡縣,可派遣代表,參加長安年會。”
“這樣一來,可加強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聯絡,並且能增加地方的競爭力,一舉多得。”
魏徵說道,持反對的態度,說了幾點好處,使李唐陷入了思考。
誠然,中央與地方,就是一對矛盾體,李唐設立的血衣衛,赤焰衛,除了對外戰爭,還有監視地方。
大涼國血衣衛分部,就因此而建立!
“準!挑選五郡,由郡府帶人參與,其餘各郡,派遣代表參與。”
思考一會,李唐才同意,魏徵點了點頭,退回自己的位置,盤膝而坐。
“王上!年關將近,我們朝堂,必須慰問邊境將士,退伍傷病,修建皇陵工兵,以便顯示王上的聖德,朝堂的仁義。”
范蠡起身,走到大殿中間,恭敬的行禮,並拿出一份奏章,嚴肅的說道:
“屬下已經列表,共需黃金五十萬兩,布料若干,糧草十萬擔!”
聽見數量巨大,李唐眉頭微皺,仔細查閱一邊奏章,才出聲說道:
“準!資源分配,優先分配給退伍傷兵,其次是邊境戰士,最後分配皇陵工兵。”
退伍計程車兵,為帝國而戰,在戰場上,受傷嚴重,以至於生活不能自理。
邊境將士,身處塞外淒寒之地,拱衛疆域,就算是過年,也不能回家。
至於工兵,替皇室工作,替朝堂工作,為了皇陵儘快完工,都加班加點,十分辛苦。
所以這些人,都是有功之人,過年被封賞,也理所應當。
“王上聖明!”
范蠡點了點頭,恭敬的說道,退回原位。
“王上,根據吏部普查,地方官吏,還是略顯不足,希望來年,能得到解決。”
這時候,戶部侍郎,站出來說道。
官吏不足,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大唐官場,想盡各種辦法,雖有所緩解,卻一直沒有解決。
要怪,就怪大唐國擴張速度,實在太快了!
“嗯,本王知道了!等年會時,會徹底解決此事。”
李唐聞言,握著御筆,在王旨上面,寫出兩個字——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