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失去,才明白得失!
平心而論,李唐不想原諒他們,甚至有點厭煩!
身在帝位,他關注百姓,頒發仁政,所做之事,都對民有利,卻總有人不配合,視朝廷政令為無物!
為了家,捨棄國!
還值得國家原諒嗎?
所以,李唐沉默了!但他身後的白起等人,卻怒目而視,大聲說道:
“你們還有臉稱罪民,大唐有你們這些百姓,才是最大的悲哀,當初命令下達,你們都幹啥去了?”
“不識大體,沒有絲毫配合,自以為是,可結果呢?家破人亡,受盡折磨,到了此時,你們翻然悔悟,就能挽回損失嗎?”
隨著白起冷聲呵斥,跪在地上的兩千多百姓,留下眼淚,低聲抽泣,氣氛極度悲哀!
他們感覺,倘若今天,不能取得李唐原諒,從今往後,他們就是無國之人,就算生活在這片土地,也是低等流民。
至於其前往其他國家生活,他們沒有想過,對國家而言,只要不是人口匱乏,就不會接納外國人;加上山高路遠,關隘重重,林有野獸,身無盤纏,如何遠行?
這一刻,他們才體會到,一個深刻的道理:
沒有國,怎會有家?
在後悔中,帶頭的中年男子,從地上站起來,拿出一本厚厚的冊子,大聲說道:
“王上,罪民已經知道過錯,但常言道,事不過三,今天我們愚昧,但吃過大虧,我們都改過自新,獻上致歉冊,請求原諒!”
說完,他深深鞠躬,把認罪冊舉過頭頂,一動不動。
“請王上原諒!”
兩千多百姓,再次大聲說道,聲音中有期盼,以及一絲絕望!
“把它拿過來!”
幾秒鐘後,李唐才吩咐道,立馬有一名血衣衛,把認罪冊遞上來。
接過來一看,濃重的黑色字型,寫著五個大字,千戶致歉冊,字跡工整;開啟一看,第一頁寫著:
“大唐罪民,不識好歹,不聽朝令,陷入敵手,備受屈辱,男為軍奴女為妓,敵營一月,嚐盡各種苦難,多次輕生,但螻蟻且苟活,心中不敢,幸的王軍擊敗敵軍,解救大家危難,甚是感激!”
“唯有經歷磨難,才知道大唐之好,罪民懇求仁義天子,看在世代為宗,居住大唐的情義上,赦免我等,重回大唐!”
後面,就是兩千餘人姓名,最後為赦免書,但需要李唐同意,蓋上大唐國玉璽。
李唐眉頭微皺,雖然同情他們的境遇,但不代表他會心軟,一時間有點猶豫。
這時候,荀彧走上前,在他耳邊低聲說道:“主公,事到如今,唯有同意他們歸屬,否則民言可畏;如果不同意,就秘密斬殺,永絕言論。”
殺字一出,耳邊寒冷,這是文官的殺戮,言語之間,可削千人首級!
李唐下意識搖了搖頭,如果因為這點原因,就把屠刀舉起,斬殺手無寸鐵百姓,只能說明一點,他是心胸狹窄,做事心狠手辣之輩。
這不是他想要的,心懷天下,就要在規則下,形成處事標準,功賞罪罰,樹立權威,在君與臣,君與民中,建立中庸,御臣馭民,方為平衡!
“文和,本王有心原諒他們,但心中有股惡氣,不知該如何消除!”李唐低聲說道。
荀彧一笑,心中已經有主意,繼續說道:
“既然如此,主公可在做仁義君王,歡迎他們回國,然後罰勞役三年,除掉心中惡氣。”
李唐眼睛微亮,這個方法,算是在兩者間,找到平衡點;傳出去後,他獲得名譽,還能發洩心中惡氣,處罰不聽朝廷命令者,起到殺雞儆猴作用。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