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政體改革?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確定與海族通商後,李唐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派遣范蠡前往東部,主持大局,而接替范蠡工作者,正是初入長安的諸葛亮。
皇旨下達,滿朝皆驚,許多朝臣出聲阻攔。
左相,上承天子,下總百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般而言,只要不犯錯,是不能輕易取代。
要是處理不好,極有可能造成朝廷動盪。
甚至許多朝臣,都在背後議論,讓為李唐這是要卸磨殺驢。
幸好,不久後傳下的聖旨,化解了這次矛盾。
“皇主令,封范蠡為東部總管,擁有東部疆域最高行政權,司法權,節制官員等權利,封范蠡為國公,可以開府,組建幕僚……”
大量實權天降,落在范蠡手中,讓許多替范蠡感到不值的大臣,都閉上嘴巴,眼中閃爍的光芒,變得極其火熱。
外派地方,在人們心中,一直是處罰,貶官,不再重視的象徵,但經過此事,讓他們改變原來的觀念。
總管,開府,組建幕僚……
每個詞彙,都是權利的代表,是眾人羨慕的權柄,是聖眷正濃的象徵。
“皇主,微臣惶恐,懇求收回開府,組建幕僚等權利。”御書房,被人羨慕的范蠡,跪在地面,滿臉惶恐的說道。
身為左相,與李唐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對大唐政體,熟知最詳細的人,他知道開府,組建幕僚的本質,就是分割君權。
按道理來說,在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大唐國政體中,這種分權制度,是不可能出現的。
一旦產生,要麼是變革,要麼是死亡……
“範愛卿,你先起來!”
李唐無奈,把手中的書卷放下,站起身來,扶起范蠡解釋道:“你所擔憂的事,本皇都知道。”
“本皇前些年,太過於警惕,總想把一切,都抓在手中,但現在才發現,隨著疆域擴大,原有的政體,已經不適合……”
“十萬裡疆域,百萬裡疆域,本皇還有精力管理,但十億裡疆域,將來萬億裡疆域,百萬億裡疆域呢?難道也要本皇親自管理嗎?”
“分權,已經大勢所趨……”
“本皇現在所考慮的,是用官制分權,還是用制度分權!”
“這次東部疆域,要設立通商口岸,關乎國家稅收,本皇需要一個信得過,又有能力的人坐鎮。論資質,論能力,非愛卿莫屬。”
把范蠡扶起來後,李唐走到牆壁邊,看著四幅疆域圖,滿臉振奮。
第一幅,原青宵國疆域圖!
第二幅,一統四大國家疆域圖!
第三幅,佔領祁天候國,驅逐十大皇國疆域圖!
第四幅,也是剛掛上去的地圖,比第三幅疆域範圍,要多上數百倍,是東大陸疆域圖。
范蠡也走上前,看著這些地圖,目光含淚,一寸山河一寸血!
那些熟悉的疆域,都是滿朝上下,經過無數日夜辛苦工作,無數將士血灑疆土,才從敵人手中奪取過來的。
“皇主,何為官制分權,何為制度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