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個罪名可就大了!
如此硬性的往自己的頭上扣上了一個反清復明的帽子。那可是要被殺頭的。
這個潘小四可是真夠狠毒的。
不對啊,自己穿越來到這大清,雖然時間不長,可是也算見過了不少銀子,大多形態各異,並沒有什麼不妥的,怎麼會出現使用前朝銀兩這種問題。這種問題應該是不存在的啊。
“分號裡的那些庫銀呢?”張旦旦問。
桂花嫂:“東家,那些庫銀都好好的鎖在銀庫裡,只是......”
“只是什麼?”
“前幾日,那銀庫裡突然的出現了一百多萬兩的銀子,屬實讓我嚇了一跳。我還在納悶哪裡來的這麼些銀子,緊接著榮親王府上的人就拿了銀票來我們這裡取銀子,一口氣提走了二十萬兩。當天下午,提督大人就派人來把我們的鋪子給封了。說是我們的銀子有問題。”
張旦旦知道這種現象無法給桂花嫂他們解釋,只得胡亂的搪塞過去,“前一陣,我知道的,那些銀子是我派人連夜放進去的,來的匆忙,沒有告訴你。”
“哦。”桂花嫂還是有疑問,但是也不便在深究下去。
“現在前院都被封了,還有人進去過麼?”
“沒有了,這些夥計們都在看著呢,沒有人再進去過。”桂花嫂所說的那些夥計,就是指的張旦旦的那些士兵。
此時已是深夜,張旦旦瞅著沒有人,便招呼兩名士兵跟他一起,完成了一個配合翻牆的軍事動作,
這種基本的攀牆訓練動作以前張旦旦經常作,三人配合,多高的院牆,基本上在張旦旦的眼中都是如履平地。
張旦旦拿了庫房鑰匙,輕鬆的翻過院牆。
開啟銀庫,從庫房內取出了幾百兩的銀子,然後又鎖好銀庫,翻牆而出。
在後院的大廳內,燈火通明,張旦旦讓桂花嫂將她所能找到的各種銀兩都放於桌上,又將自己剛剛從庫房裡拿出來的銀子也一併的放於桌上,仔細的觀察著,
系統裡採礦所生成的銀子難道真的有問題?
清代是我國銀錠鑄造和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朝廷採取的是放開政策,各省可自行鑄造。每省銀爐鑄造習慣不同,造成了所鑄銀錠形態多種多樣。
而根據制式的不同,清代的銀兩又分為庫銀和市銀兩種。
庫銀是上繳國庫的官銀,要求大小一致,鑄造規整,有特殊官制標記。一般是在銀錠的底部篆刻製造年份,等級,製造地區等等,如“光緒六年”、“真花銀”、“銀紋”、“蘇州”等字樣,字戳清晰有力,不太常見於市面上流通使用,
而市銀有大有小,有散碎的銀子,也有大錠的銀子。很多都是各地民間自行融制,製造隨意,可以在市場上任意流通。
清朝時庫銀是作為銀本位的的基礎貨幣;而市銀則由於其方便性,是作為市場上的流通貨幣。
張旦旦拿起自己庫房裡的銀錠,仔細的檢視,造型確實是與普通的官銀,也就是庫銀的樣子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而銀子的底部篆刻,立刻就能看出分別來了,張旦旦的這些“官銀”的底部沒有任何的文字篆刻。
看到這裡,張旦旦漸漸的明白了桂花嫂所說的前朝官銀的罪名是怎麼一會事情。
官銀上沒有年號,年份,是不可以冒充官銀的。
但同時,張旦旦又鬆了一口氣,沒有篆刻印字,也不能判定說是前朝的官銀。
所以,對自己的這種罪名就是莫須有的。
“沒事了,桂花嫂,我肚子餓了,有沒有飯吃?”
“好,我去幫你煮碗麵吃。”
張旦旦忙碌了一天,安安穩穩的吃了碗麵,這才靜下來,思量著今後該怎麼辦。
張旦旦如常早期,開啟院門,立刻被眼前的真是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