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上個月產生的想法,另外給自己攢點家底。”
“陳,在經營上我也不多嘴,不過在商業上給你提個建議,你的啤酒廠在貸款快還完的時候,就再向銀行借一筆錢,永遠不要還完銀行的錢。”
里斯法爾的話和丹佛的理念相當吻合,丹佛的理念也是認為需要以借貸的方式,與銀行保持合作。
陳曌是作為中國人,中國人的觀念就是,借了錢就要還上。
美國人借錢是常態,因為一個家庭,從孩子出生開始,其實就在向銀行借錢。
所以他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借錢才是正常的。
可是作為中國人,卻認為借錢是不好的事情。
因為會有一種心理負擔。
這是理念上的區別。
美國接近80%的比例是月光族,需要依靠下個月月薪度日。
46%的美國人存款不超過八百美元。
其實近年來,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不過中國人骨子裡的觀念還是覺得存款比借款好。
在大環境下,其實美國人的這種提前消費觀念才是經濟繁榮的根本。
如果所有人都把錢都存銀行裡的話,那麼現代商業很可能因此被摧毀。
社會福利是為了什麼?
其實也是為了促進消費觀念。
過去人們需要攢錢,就怕生個大病沒錢看病。
可是如果國家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那麼個人或者家庭就沒必要攢那麼大一筆錢了。
大家就可以直接把錢拿出來現用。
當然了,不是說超前消費就一定是好的。
美國人的抗風險能力非常弱,一次失業很可能就會摧毀一個家庭。
所以說,沒有誰對誰錯,存在既是合理。
陳曌依然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的商業模式,商人在有了錢之後,不是去還錢,而是把錢投入其他方面,或者是擴大生產,然後借更多的錢。
如果這種擴大方式的經營方法能夠一直的維持下去,錢當然是越賺越多,欠銀行的錢當然也是越來越多。
可是風險也會越來越大,一旦經營上的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麼經營模式很可能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另外一點,陳曌沒有野心。
對陳曌來說,行醫以外的任何收入,都屬於額外收入。
陳曌要的是穩定安全的收入,而不是承擔著商業風險。
https:
。九天神皇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