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僑姓大族,王謝袁蕭,以及一干中流砥柱,皆為僑民,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可以想見這裡面的利益爭鬥有多殘酷。
大梁開國至今四十來年,也就在最初實行過一次,而那一次還不是全國推行。
畢竟太祖開國仗著的北府兵主力,當時便將徐、兗、青三州給排除在外。
這一次,謝顯覺得是時候該再推行一次,所以才力排眾議殺了虞明,打響了土斷的第一炮。玉衡帝顯然是知曉他的用意,在他的奏摺中大加讚賞,並下令徐、兗、青三州即時實行土斷。
謝顯留在會稽郡,也是在進行收尾監督之實。
沒幾天,劉貴妃的死訊便已經傳到了會稽郡,與這訊息一同傳來的還有玉衡帝的聖旨,命謝顯即日返回建康。
同玉衡帝聖旨腳前腳後到的,還有謝家傳過來的密信,裡面原原本本地將劉貴妃之死前後建康城的動向一一列陳。
玉衡帝對劉貴妃之深情,顯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甚至將劉貴妃的屍體就放置在永禾宮,棺材裡裡外外都堆滿防腐的香料,一直停靈至今已經十餘天還未發喪。朝臣群情洶湧,可是玉衡帝置若罔聞,除了日常處理政務,得著空了就往劉貴妃宮裡跑,一坐就是幾個時辰。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皇帝之所以還能夠想起遠在會稽的謝顯,便是謝母在背後的手筆。
玉衡帝見天哭的跟個淚人兒一般,總想學著前人寫詩作賦寄以追思,奈何寫了幾首不盡如人意,謝母聽到傳聞後便請潘朔在玉衡帝面前進言由謝顯執筆,不若一試。
謝顯少年時驚才絕豔,後來少有詩作問世,但少時的詩賦玉衡帝還是讀過的,於是下令命他即刻回建康,不到當面一敘,似乎就難以準確表達自己悲痛之心。
謝顯當下收拾行裝,留下薛敬兒與另一位鄭將軍共處理事,以實監察土斷推行之策。
三天後,謝顯回到了建康城,才算是親眼見識了玉衡帝這頓妖作的有多大。
整個建康城再不復先前的熱鬧,民間已經下令禁止嫁娶,鬧市區都不敢再鬧,酒肆茶館門庭冷落,自從玉衡帝罷免了與友人飲酒作樂的官員之後,再無人敢觸皇帝的楣頭,風頭浪尖上發浪。
謝顯身負皇命,便沒有回謝家而是直接去了宮裡覆命。
結果玉衡帝又躲到了永禾宮裡去了,宮人不敢擅自打擾皇帝,只傳到魏得勝那裡,魏得勝一看皇帝哭天抹淚正當時,也不好打擾,便只叫人囑咐謝顯再等一等。
直到了玉衡帝捧著棺木和仍栩栩如生的劉貴妃屍身聊了會子,訴說了這些年的真情,魏得勝牙酸倒之前,才尋到了空隙,將謝顯等在宮外的訊息回稟了玉衡帝。
“謝常侍回來了,想是急皇上之所急,也為全皇上的心思,寫詩以表皇上之深情。”魏得勝以無比沉痛的嗓音道。
“……宣。”
魏得勝傻了,在這裡?
“謝常侍已經在太極殿侯著了,沒回謝府便直接來了宮裡,想也是怕皇上等急了。”他小心翼翼地提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