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安桐把影片丟下去之後就不怎麼在意這件事了,這種需要額外付費的東西短時間內肯定吸引不到太多視線,他還是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安德烈那邊的談判上。
經過整整一天的各種討價還價,總算是出了一個初步結果,安德烈以公益複雜,産能不足為由,每個月只會拿出10套探針,由聯合政府出面進行收購,之後各個戰區再進行內部分配,其他各個地方政府和戰區則共同監督。
這算是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比起安桐的隱秘銷售方式無疑要更加穩妥一些,也簡單和穩定得多,但代價則是每一套探針的價格被強行壓到了稅後三千萬新幣,比起安德烈最開始提出的八千萬新幣少了一半多。
但即使是遭受了這比打對折還多的壓價,這中間的利潤依舊高得嚇人——事先安桐給安德烈預估了一個本來就經過了嚴重注水的成本:一套探針需要大約000萬,整整100倍的利潤,這還是稅後的,如果再加上大批次收購淨能材料帶來的成本降低,這利潤率竟然還有上升的空間。
但實際上安桐提供的是希格拉最開始製作出的那種初版探針,沒有那個偽密集陣的效果,也沒有做通訊中轉的功能,只是提供偵察作用而已,比起他自己用的要節省了很多成本,其真正的成本大概還不到3000新幣,這中間的真實溢價已經誇張得爆炸了。
最後還要加上安桐在安德烈的勸說下昧著良心進行的一項改動——這批探針的最長工作時間只有1000個小時,也就是一個月稍微多一點罷了,節約一點用的話勉強能支撐三個月。這也就意味著軍方需要不停的向安德烈採購新的探針來彌補損耗。
這就是科技代差帶來的巨額暴利,甚至超過了毒品和軍火,實在是讓人為之咋舌。
“我曾經聽到過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雖然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此刻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句真理!”安德烈在給安桐通報情況時十分愉悅的說道,他幾乎什麼都不用做每個月能淨收入8000餘萬,這甚至超過了他在家族裡的産業,他相信這份生意只要一直做下去,用不了幾年他就不再是維克託家族的安德烈了,而是安德烈的維克託家族。
這怎能讓人不愉悅?
但即使當了冤大頭,各個戰區和政府的代表卻並不覺得自己吃虧,雖然價錢確實有些昂貴,但是能用金錢直接買到這樣具有代差的科技産品,這本身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額外的預算最後其實還是各位向軍方交保護費的資本家埋單。
所以他們並不在意這東西的成本到底多高,安德烈在其中到底賺了幾倍的錢,他們更在意的是後續的探針分配問題,這甚至引起了他們的內部矛盾。
來自亞洲的中國代表認為中國作為第一批採購的最大出資方,理應在第一批探針的分配上獲得優待,他們想要其中的8枚。
第二齣資方美洲代表自然不肯認同這種流氓行徑,第三齣資方歐洲代表更是強烈反對,甚至以加萊戰況為藉口要求拿走其中五枚。
三分爭執不下,從理性討論到胡攪蠻纏再到語言攻擊問候對方父母最後終於演變成了大打出手,當著安德烈的面上演了軍體拳vs俄羅斯十字鎖vs美式拳擊vs巴西柔術,最後三方代表各個盯著黑眼圈一邊擦鼻血一邊繼續坐下來談判,最後在各自妥協之下十分勉強的達成了初步分配計劃,中國取5枚,美洲和歐洲自行分配剩下五枚。
要知道,這只是最初級的劣質探針而已,就能讓人如此趨之若鶩。如果安桐進一步出售比如火控雷達,空泡魚雷或者聖盾系統的話,那收益的恐怕還要更加駭人。
但即使是最基礎功能的探針,也足以讓人們瘋狂了,這就好像是一個瞎了十年的人突然重見光明,他肯定是不會在意自己是不是高度近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