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確定,人們實體化是為了什麼,這很重要。”儒馨說道。
“這不是明擺著嘛,人們實體化當然是為了體驗實體化之後身體的感覺咯。”我立馬回答道。
“嗯,對。所以,重點在於給人們實體化之後的感覺,你說對不對?”儒馨在引導我的思考。
“那……”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那要等到實體化了才能有機會體驗那些新的感覺呀,我們現在都是虛擬化的,也不知道實體化之後到底會有什麼新奇的感覺。”我說道。
“所以我才在找資料嘛,我們要盡可能多的蒐集這方面的資料,我們要知道這是什麼感覺。”儒馨說。
“然後呢……”我想知道她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然後?然後就製造出這種感覺讓我們自己和大家都爽一爽啊!”儒馨笑著說。
“搞了半天你就是要讓我們只是模擬一下實體化呀,在虛擬世界裡,實體化的模擬器又不是沒有,我想你我都玩過,我們這樣做一點意思都沒有,而且還會涉嫌侵犯別人的專利,到時候可是要吃官司的。”我以一個法律專家的口吻說道。
“喲,學法律的人說出來的話就是到位哈,三句不離老本行,呵呵!”儒馨打趣道。
“我是想真正讓人們實現實體化,不是再虛構一個現實。”我強調說。
“別急別急,這只是我計劃的一部分而已。要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得一步步來。也就是說,要制定詳細的可操作的計劃,你之前不是一直希望有這種計劃嗎?現在我說出了我的計劃你倒反而不支援了?”儒馨繼續向我解釋。
“那你不妨全面介紹一下你設想的計劃。”我知道儒馨可能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可行計劃,我現在不妨聽聽,然後我們再一起討論、修改。說不定她的話還能啟發我的思路呢。
“我確實有了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我的初步設想是這樣的:第一步,盡可能多的蒐集實體世界的一切資料,尤其是與感覺相關的描述性資料,比如視覺資料,聽覺資料,嗅覺資料,觸覺資料,等等,然後我們分析和整理這些資料,挖掘其中有什麼值得利用的地方,做成資訊報告,方便我們今後決策;第二步,參考現有的實體場景模擬器,結合第一步所蒐集的資料,設計出我們獨特的模擬器,以達到更逼真的效果,要讓使用者能有不同的感覺,這樣我們的産品才能開啟銷路,同時避免你所說的專利糾紛;第三步,利用這些産品所賺取的利潤繼續開發更好的産品,不斷積累積分,為今後打基礎;第四步,整合第一步所蒐集的資料,分析實體化的具體成本分佈,看看哪些步驟最花錢,哪些成本是可以節省的,哪些成本是可以降低的,然後就可以針對性的改進,大幅降低成本,推出我們的廉價實體化服務。這四步都做到之後,我們的創業目標不就實現了嘛!”儒馨侃侃而談,條理清晰的道出了她自己的計劃。
“計劃很好嘛!”我邊思考邊說道。
“那麼,你搜集資料蒐集到了什麼程度?我們接下來還要做什麼?你的第一步要蒐集多少資料才算完?我們的模擬器怎麼突出我們的特色?”我問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老實說,我現在還沒想那麼遠。那些遠期目標暫時還不用考慮。我只知道,目前的資料還不夠,而且我分析的還不夠,資訊一定要在充分的分析之後才有價值。我只是下載了一些公開發行的資料集,比如反映實體世界地理環境的紀錄片合集,反映實體世界生物圈的紀錄片合集,人類學紀錄片合集以及人類考古學紀錄片合集,等等。紀錄片是主要的資訊來源,當然,我我也蒐集了很多來自於其他渠道的資訊,例如由一些科普場景以及個人制作的資訊合訂本,包括原始人體構造資訊集以及年度實體化記錄披露表合訂本,這些資料裡面都包含豐富的有用資訊,我們還要進一步分析,看看從中能得到多少我們用得上的情報。”儒馨坦然的說道。
“看來你已經蒐集了不少的資料呀。”我贊嘆道。
“這種東西多多益善嘛!你有什麼想法?”儒馨淡然地說道,面孔轉向了我。所謂的面孔,或稱臉、面容,實際就是人的形體上負責社交表情展示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通常變化最多,形態最豐富,所以很適合表達情緒,可以承載許多不可言傳的資訊;當然,身體的其它部分也是有“肢體語言”的,只是沒有面孔那麼活躍和引人注意罷了。
“那就接著蒐集嘛,我也可以蒐集呀。”我說道。
“你除了蒐集資料之外,還可以幫我分析整理資料。資料一經整理,價值倍增。很多資料我都是花錢購買的,有的還價格不菲呢!我們甚至可以靠整理資料賺點錢。”儒馨正經中透著一絲笑意。
“那我們可以成立一個情報研究所?”我問道。
“我們要建立的企業確實可以先叫這類名稱,就像你原來的法律事務所那樣,提供專門的專業化服務。對了,你還在事務所幹嗎?”儒馨思索著問我。
“在呀,現在已經換了兩家事務所了。”我回答道。時不時地換換工作環境,換換同事,這樣的生活才能不會這麼無聊,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還想在一個地方多待待呢,結果完全堅持不住,前不久還是從水平線跳槽了,可是新進入的事務所在新鮮勁過去了之後我覺得還不如曾經的水平線呢,然後又跳槽了一次,但結果還是不理想,好在現在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至於工作問題就湊合一下吧。
“你還打算幹到什麼時候?你的工作。”儒馨問道。
“等我們創業的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就辭職。那你呢?”我反問道。
“我?我估計馬上我就要辭職了,分析任務是很重的,很佔腦力。所以我之前一直沒有分析完我手頭的資料。”儒馨這也是在暗示我工作要馬上辭掉,要一心一意搞創業。她現在所在的單位是一家大型新聞傳媒企業,和她的專業到不是很對口,她大學所學的是生物工程學,一個冷門專業,不過這又有什麼關系呢?她現在的工資可比我高多了,她能放棄優越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希望渺茫的創業中是很讓人敬佩的,像我這種從事“最低層次”工作的人去創業就沒什麼值得贊揚的地方了……
“一看你原來就心不在焉,果然是不願意一個人單幹嗎?那我也和你同步辭掉工作吧,一起來分析資料,這樣才叫有難同當嘛!以後我們就要靠賣情報賺錢了。”我說笑著調侃儒馨。
“一個人創業的感覺不好,有了合夥人心情都能更愉快一些,你覺得嗎?”儒馨接話道。
“是呀,單獨創業對你這種老手來說還好。對我這種沒有任何經驗的人來說就更艱難了。所以我到處找合夥人。”我回憶起我到處找合夥人的情形。
“經驗都是從無到有的,再說,在這方面,沒人成功過,我們都找不到現成的經驗,所以呀,我們共勉吧!”儒馨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