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已經有20年沒有收到原母星系的資訊了,我們的原文明難道真的被殖民者消滅了?或者是能量不夠進行廣播了?還是說殖民者不讓她們廣播了?看來不回母星系的選擇是對的,回去就沒有自由了,甚至連生命都將失去。有了自由,生活才能有樂趣,才能去尋找新鮮的事物。

現在,我們的小組就在這浩瀚的星海中飄蕩,無依無靠。頂多在遇見物質雲的時候補給一下物質,如果遇見的是流浪恆星那就最好了,它的能量最易獲取,通常情況下也不容易遭遇別的文明,因為流浪恆星一般沒有自己的行星系,也就培育不出文明。但我們依然要小心,因為這種恆星也可能是別人的陷阱或者是能量礦,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遠距離補充能量,盡管效率低,但較為安全。敘述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我們文明放蕩不羈的往事。

小心翼翼,曾經的我們是多麼不屑“小心翼翼”這個詞,甚至幾乎沒人理解這是什麼意思。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我們是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分享自己的想法,製作新奇的情景,弄出數不清的大新聞,吸引關注,掀起話題,以解決發自內心的無聊感。曾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生活有一些新鮮感,有一些趣味,這樣虛擬世界中的我們才會覺得有事情可做,才感覺到自我還在,如果大家認可度高的話還可以獲得積分,從而購買新的資料庫或者實現實體化,這是個好奔頭,可以說誰的想法奇特、新穎、怪癖,誰就有優勢。而在虛擬空間裡又沒有什麼限制,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就行,所以大家積極地嘗試各種新、怪、奇,生命在於會玩,在於會折騰嘛!小心翼翼是什麼?能換積分嗎?人們不斷嘗試各種大膽的舉動甚至作死的舉動——反正也死不了,大不了程式還原,可以“複活”的,當時的人們幾乎沒有畏懼之心,除了遇到網路風暴的時候。現在想想真是諷刺,什麼時候害怕也成了我們的本能了?為什麼我們現在如此謹慎?難道是因為我們身負使命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這些四散而去的倖存者正如那隨風飄蕩的種子,乘著宇宙之風漂流到這黑暗世界的各個角落裡,既作為我們文明的備份,又作為我們文明的哨兵而離新本土原來越遠。文明分佈越廣,就越不容易被消滅。身負傳承文明的重擔,使得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麼飛揚跋扈了,凡事都要以儲存自身為原則。

憶往昔,囂張歲月何時還?答曰:漫漫長路歸無期。哎,美好的時代結束了,這一切都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呀。我也要檢討自己,我當年也是《促實體科技法案》的推動者之一,在那時,我實體化之後鼓吹發展實體科技,結果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響應,因為這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大家有了新的生活目標——研究科技,災難之門由此開啟。這只是開始。隨著實體化的人增多和資源的緊張,大家把注意力投向了整個宇宙,渴望找樂子找新鮮事的閑不住的人們紛紛組成旅行團,利用新的或舊的各種科學技術,踏上通往宇宙各地的旅行,人們最喜歡的景點就是別的生物圈,尤其是形成文明的生物圈,因為生物圈生機勃勃,充滿無限可能,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但這對別的生物圈來說幾乎就是災難——發現、研究、玩弄、毀滅,套路固定,內容新穎,但不是所有人都按此程式走流程,執行毀滅程式的,母星文明毀滅的直接原因就在於此。這也告訴我們,做大事一定要手腳幹淨,做事做絕,而面對文明時,不論高低程度,皆無小事。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深刻領悟到這一點。當時的我們是那麼喜歡找別的文明,而現在卻要刻意隱藏自己,生怕與別的文明不期而遇。

我們貌似不屬於這個世界,到處飄蕩。原母星已成失落之地,我們這些人正好是因為在外“旅遊”而幸好逃過一劫。我們這些分散的“旅行團”倖存者在母星系發出最後警告廣播後就直接在當時所處的宇宙各地建立了新的本土,但總是有一些人不甘寂寞,不甘虛擬化做個網路人節省資源),所以又成群結隊出去遊蕩,為的就是要讓生活充滿新鮮感、充滿未知,追新是我們的一種本能,一汪平靜的死水總是讓人不舒服的。

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或者鋼筋鐵骨的實體形態人,能感受到的生活樂趣遠比待在虛擬空間裡強上百倍,可是,擁有這副充滿誘惑的臭皮囊付出的代價也是高昂的,這會消耗更多的能量資源,遠不如待在“電腦裡”經濟。資源消耗的越厲害,人的貪欲就越強,擴張的動力就越充足,這樣下去的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因為向外擴張總是有可能遇到比自己強的敵人,而且擴張弄出來的動靜會使得自己的文明更容易暴露,如果吸引到了更強的文明,如果對方比較暴力,就容易惹來殺身之禍。我們已經得到過一次教訓了。

另一方面,保持實體這副臭皮囊,對於個體來說也是很累的,因為獲取能量和資源,大到文明、小到個體都不容易,個體為了以實體化的形式維持下去,也要消耗能量,畢竟機體要維持負熵狀態是要持續消耗外界能量的。如果人是實體化的,則社會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人數越來越多,單位資源消耗也越來越大,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活可真是苦差事,生活的樂趣完全被生活的壓力所替代,我們還怎麼追求本性呢?

在新本土,大部分人或者是擔心重蹈覆轍,或者是害怕實體化的競爭激烈,而選擇了虛擬化,重回原來平靜的舊生活,畢竟,在網路世界中依然可以發生新鮮事,體驗新鮮事。原母星文明在個體大量實體化之前也是這樣過來的,生活在虛擬世界中雖然有點兒無聊,但很安逸,大家都在虛擬世界裡醉生夢死,盡情享受,生活壓力不大,波瀾不驚,這樣也不會導致後面災禍的發生,我們的本文明也不會被消滅或者說是禁錮。

那些安於現狀的人群裡並不包括我。待在虛擬空間裡有什麼好?安逸?永生?那多無聊?!沒有新事物,沒有新見聞,沒有新思想,那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這些有點兒叛逆的人們又組成了新的旅行團或者說是遊牧團,向著遠離新本土的方向前進。當然,旅行團和新本土之間是達成了共識的:新本土提供旅行團出征所需的初始能量,之後的補給由旅行團自己解決,同時與新本土之間盡量不聯系,防止位置暴露。之所以新本土願意拿出寶貴的能量供旅行團使用,正是因為旅行團可以為文明保留種子,而且還能充當分身,降低文明被一鍋端的風險。

我想,新本土的數量應該有很多,因為出來探險的旅行團數量很多,而在母星系發生災難後回去的人數是不多的,分散在宇宙各處的人們應該都會建立起類似的定居點,我們稱之為新本土,每個新本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甘虛擬化的人吧?大家都朝著背離新本土的方向分散,也許我們這一組還能碰見別的小組呢,到時候大家能夠分享各自經歷的新鮮事該有多好呀!我們的資料庫將得到極大的擴充,思想素材又能多一大堆了,想想就興奮,這可是120年的寶貴經歷呀!裡面有多少我現在還不知道的東西呢?我渴望新的、未知的事物,但願我運氣爆棚能遇到一兩個別組旅行團,只是我知道,這機率小的可憐。不過有希望在,總歸是好的,起碼還有能有個念想嘛。可是,要再過多久我們才能相遇呢?別到時候縱使相逢應不識,那可真悲劇了。

在這段漫長的黑暗旅途中,我們是無依無靠的。航行在宇宙中,人們除了要忍受無聊、寂寞以外,還要時刻為生存而擔憂,畢竟能量不是無限的,宇宙中也處處是風險。不過呢,宇宙就像一個大部分章節都沒什麼聲音的樂譜,但少數幾個章節譜出的曲子卻攝人心魄,令人陶醉,足以讓人覺得為了這些精華而忍受那些空洞的雜音是值得的,甚至直面死亡也在所不惜,這就是為什麼總有那麼一批人嚮往著這茫茫星海。人在旅途,總歸能發現新鮮事,我們就是為了追求這些新鮮事,來填充我們無聊的思維。反正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再怎麼流浪也基本無礙生存,所以我們依然樂觀,繼續前行,未知的才是新鮮的,追新才是我們生活的動力。

在宇宙中旅行有大塊空閑時間,我正好利用這些無聊的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資料庫,拾起那些過往的記憶,希望從中得到更多啟示,這也算是不讓自己閑著吧。而且,從過往的資料中挖掘新資訊,也是一種非常棒的體驗,新想法新發現總是能夠帶來愉悅,畢竟我們所有人都喜歡新鮮事,把我所想分享給大家豈不是美事一樁?再說,我們這些人所經歷的往事註定不平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既是“亡星奴”又是“創世者”,這些精彩的往事應該是值得一敘的。

那麼,我從哪裡開始回憶呢?就從我的意識誕生那一刻起回憶吧,那是我作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思想開端。當然,那時懵懂的我還處於虛擬空間中,我們的母星文明在那時還處於絕對的虛擬形式中,只有極少數人是實體化的。

最新小說: 蛇妻有喜:少將,求不吃 官逼同死哪家強[綜英美] [東複]我靠腦內小劇場拯救世界 一樹春 聖僧,渡我一生可好 帝姬今日被寵上天 全皇朝的穿越者都求我C位出道 我亡夫是當朝暴虐權臣? 我在尋親路上賣八卦 我用人物面板偽裝神棍 機械大佬魂穿理科學霸:開局起飛 靈氣複蘇,我家輔助又拿刀上了 重生之我給國家送外掛 配角欄D組的路人甲同學 神明看看我 鑑玄錄 我怕是當了個假和尚 小丑遊戲 證道九叔殭屍世界 穿書之作者親媽變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