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三四點的時候付星過來了,劉猛跟他聊了好一會兒,這才讓其羞澀的說出了目的——原來是出現經濟問題了,想向劉猛這位“老師”求助的。
見付星如此不見外,劉猛笑笑之後也不多說,讓童素素帶付星下去安排。
從啟動慈善辦學教育開始,桃園學校就有了一個獨立於國家助學貸款基金之外的助學貸款機制。劉猛讓童素素帶付星去辦手續,就是走程式拿一份桃園的助學貸款,另外再在大學裡面找一份工作,讓付星勤工儉學。
做完這件事後,劉猛開始處理其他工作。
念頭探入系統這種,劉猛看到了如今積分欄的積分數目——4200萬!
之前在三月份劉猛兌換了音樂學院的兩個專屬光環之後,系統積分剩下22月到6月這4個月,桃園學校、桃園分校、桃園大學這些學校平均每月貢獻的積分都是將近600萬。
但後來劉猛花去400萬兌換兩棟價值百萬積分的學生公寓,兩棟同樣價值百萬積分的教學樓,交由封遠橋的工程隊建築。再加上面試時,花費20萬積分兌換了一個流行音樂導師的技能,就剩下這麼些積分了。
接著,劉猛就開始檢視之前音樂學院透過自主招生錄取的那些學生的資料。
後來經過音樂學院其他面試老師的商議,最終桃園大學音樂學院第一屆招生鋼琴系擁有90人,分為三個班。鋼琴系的這個學生人數,即使放在九大音樂學院也算是人數不好了。至於其他的專業,學生可就少多了。
作曲系10人,聲樂系10人,電子琴系10人,管絃系5人,流行音樂系5人,民樂系5人,舞蹈系3人,音樂表演系2人。就這,還學校進行調劑的結果,否則可能會出現兩三個專業沒人的局面。
而這一屆的音樂學院一共是140人。
劉猛一邊看這140位學生的資料,一邊思考開學後針對這140位學生的教學計劃,同時,也在思考桃園大學教育的獨特核心理念。
劉猛的核心理念自然是建立在校長系統的各種獨特之處上的,有了系統這樣的金手指而不懂得利用,那是傻子。而根據系統給學校帶來的各種優勢,最合適的教育理念,才能讓學校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桃園學校的教育理念,就是透過獎金獎勵、榮譽獎勵、自由權獎勵,讓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培養好的興趣愛好,從而在月考中為學校做貢獻,在各種比賽中為學校做貢獻。
大學沒有了月考這一說法,桃園學校的那一套自然不能照搬過來,那麼就必須制定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而根據到學生“成就值”這一資料,劉猛最終想到了“知行合一”。
劉猛這個“知行合一”,就是將學習和實踐合為一體。這一點許多大學都在提倡,也即是在理論課之外,讓學生自己多多動手練習所學專業技能,增加相關經驗等等。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其他大學都很難徹底的貫徹這種教育理念。又或者說,在其他大學缺乏足夠的激勵,讓學生去執行這種“知行合一”的學習方法。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學的理論課對與大部分學生來說其實是相當困難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自然沒有其他時間去進行實踐。況且,相當部分大學生在學習上並稱不上努力。
而在桃園大學因為九大基本光環以及學院專屬光環的存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將會變得容易很多。同樣,實踐方面的學習也會因為光環的存在而變得容易。這樣,貫徹“知行合一”的理念就容易多了。
相反,在種種光環作用下,如果還按照其他大學的模式去進行教育管理,對學生們來講太輕鬆了。那樣,桃園大學恐怕真的會成為一個誤人子弟的地方。
確定了“知行合一”的核心教育理念,劉猛就開始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他是實實在在的水木大學組織管理學博士畢業生,又擁有著四五年的學校管理經驗,以及系統各種光環加成,想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並不難。
而且這件事也只能由他來做,因為別人不知道系統的存在,也不知道桃園大學真正的優勢是哪些。
在電腦上開啟了相應的工作文件,劉猛將腦海中的想法一條條的敲打了下來……
暑假是從七月開始,而真正的酷暑實際上也是從七月開始。
像桃園學校,哪怕是許多房間中都安裝了空調,但人總不能只在房間裡待著,當走出來時仍舊熱得難耐,並且從外面進入了空調房,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涼快下來的。
從桃園大學的辦公司回到桃園學校這邊教室公寓1號樓的房屋中,劉猛就有種依舊很熱的感覺,正準備直接脫了身上的t恤去沖個涼,劉猛卻停了下來,因為他發現房屋裡有人。